Q宝的情绪根源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努力去认知Q宝的情绪根源。几个月前,在我还保有比较好的觉知的时候,有一次跟他的沟通,让我认知到了他的不安全感,他对我和爸爸都没有完全的信任。他习惯性的咬嘴唇,习惯性的在说完话后,小声的重复一遍甚至两遍,都说明了他的不安全。

前一段时间,我的情绪每天都处在爆发的边缘,我跟Q宝基本上每天都要吵至少一次,我对自己的情绪感到难过,我努力的想要调整自己,但是总是在一次两次三次的重复提醒中爆发。

昨天晚上,Q宝作业中有一个用“虽然……但是……”造句,他说:虽然妈妈老对我发脾气,但是她有时候也对我很好。虽然我没有及时的觉知到Q宝这句话后面隐藏的情绪,甚至他自己可能也都没有意识到,但是在改了几次,最后改成了:虽然妈妈老对我发脾气,但是她也是爱我的。然后,他说了一句:暴力也是一种爱。我突然朦胧的意识到一点:他在这里有情绪。于是我跟他说:暴力不是爱,是我们没有正确的表达。那一刻,他愤怒了。

今天早上上学的路上,我跟刘鑫讲起静心的旅程,说到我们为什么要保持觉知,说到我们在担心和害怕的时候,会用愤怒和暴力来表达,Q宝再一次愤怒了。

这两次的爆发,让我识别到了他情绪的源头。

Q宝刚上小学一年级不久,有一天爷爷去托管班接他。回家的路上经过河边公园,Q宝想玩会儿,爷爷不同意,至于当时具体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已经不知道了,但结果就是她生气了,自己跑走了。爷爷追上来找不到他,吓坏了,赶紧给爸爸打电话,爸爸也吓坏了,又给我打电话让我赶紧回家,那一刻的害怕和恐慌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两个人分头打车往家赶。其实Q宝哪里都没有去,他只是自己回家了,但是家里没有电话,奶奶也没有办法通知到我们。爸爸先我一步到家,看到他二话不说暴揍一顿,Q宝说“用铁的衣架打我”。我到家的时候已经打完了,爸爸正在给他讲道理。但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理解爸爸为什么二话不说就打他,为什么我们要着急,为什么奶奶不着急。

在我陪伴他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曾不止一次提及六岁那年挨打的事情,尤其是他丢下爷爷自己回家的那一次。这一段时间来提及的次数有点儿多,而且每次提及都有很深的情绪。我和爸爸每次都重复的一遍又一遍的给他讲道理,告诉他爸爸是因为多么紧张多么害怕才会打他,告诉他我们是因为爱他才管教他。而他也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紧张和害怕就可以打他,为什么我爱他却要打他。就像陷入了一个循环一样。现在,我终于发现,我和爸爸始终都没有认知到:紧张和害怕不应该是打他的理由,爱更不是打他的理由。我们原本是害怕的情绪,可是我们却向他表达了愤怒的情绪,我们用愤怒把紧张害怕的情绪隐藏了起来,我们向他示范了错误的情绪表达和错误的爱的表达。

在PET父母能效训练的书中,也提到有相同的情形:孩子和同学出去玩,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回家,父母从紧张担心到生气,见到孩子后一味的进行批评和责骂,让孩子原本因为晚归而带来的愧疚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父母的不满,以至于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说话,与父母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认知到了这一点,这两次他发脾气的时候,我跟他说的是:爸爸没有正确的表达他的情绪,你很生气,很难过。然后他的情绪会慢慢的平复下来。不过,我应该还是没有识别出他正确的情绪,爸爸的错误表达,带给他的第一情绪应该是害怕,然后是难过和伤心,还有委屈,最后才发展成为愤怒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