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卡探索之—我与吃

我曾自认为是个对吃没啥要求的人,吃嘛,不就是为了填饱肚子,干净卫生,热的就行。常吃的也总是那几样。

后来才发现我对吃还是有一定要求的,甚至算得上是挑食。比如:香菜我不吃,姜味不喜欢,一个月不吃肉也从来不想它。

因为对吃没啥要求,对做吃的也没啥动力和兴趣。常常是能不做就不做。

有了孩子后,肯定不能像原来那样了。可是我常常不知道做什么,想起来的,做得还不咋地,自己都吃不下去。做饭这件事就成了我的心头大患

自从学习了心理学,开始对自己这种状态进行关注,好奇,探索,才发现原来我对吃是如此的不关注,不重视,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这天,我决定借助OH卡进行再次的探索。

我首先抽了张代表“我”的图卡。

代表“我”的图卡

这是一个红发肤白的女人,只是眼睛看向身后。

我又打开代表“吃”的卡牌。

代表“吃”的卡牌

是个男人的头像。直觉这个男人好脏,好油腻啊!眼睛看向代表“我”的方向,神情充满委屈。

啊,还真是如此。我的注意力和心思确实一直不曾放在吃上。那在哪里了呢?我继续翻开了代表“我与吃的关系”的卡牌。

代表“我与吃的关系”的卡牌卡牌。

图卡上是一只带手表的手和一张标有数字的表格。我直觉那只手是我的,我正低头看时间,那张数字图表是日历。对我来说,一日三餐是非常苦恼的一件事,每天每顿饭都让我发愁吃什么,怎么吃,有时实在不知道吃什么,也提不起劲去做,于是周末、假期常常早饭十点才吃,午饭两三点甚至三四点才吃。因为吃饭完全不照点,常常一天只吃两顿饭。因为吃饭没规律,也连带着影响了其他的活动。一天下来觉得时间没安排好,也没做几件事,很是沮丧和懊恼。于是无数次对自己说明天要起早点,可第二天还是照旧,就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

那么卡点在哪里呢?我继续翻开下一张卡牌。

代表卡点的卡牌

这张卡牌上的方盒形的图案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感觉这个方盒子是一个通道,最里面的黑色像是一道门。这道门是关闭的。打开这道门,能通向哪里呢?前面是什么?

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想知道。

于是我又打开了代表解决办法的卡牌。

代表解决办法的卡牌

我看到这张卡牌,最初感觉是一只手拿着尺子,旁边是一个图表。再仔细看,又觉得这是我的左手,正按着萝卜,右手持刀,准备切菜做饭。旁边的屏幕是个PAID,正播放着做饭视频,我正跟着视频学做饭。

这也正是我现实中的状态。我从网上找了一些做饭视频,学着做了几道简单又好吃的菜,得到了家人的好评,我自己也比较满意。又用心琢磨,做饭的水平越来越高,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可即便这样,我依然对吃,对做饭,谈不上喜欢,还是感到有压力。

我决定从我的童年探索一下。于是,我抽取了一张孩童卡。

代表“童年我”的卡牌

我直觉这是童年的我。这个小女孩微低着头,满脸幽怨,尤其是双眼,似乎满含着伤心与委屈,她好像对她的妈妈十分失望,感觉妈妈只顾着忙自己的事,一点都不爱她。尤其是妈妈做的饭,一点都不合她的胃口。妈妈做事,粗糙,快速,做的饭也是不管什么菜都胡乱掺在一起。菜做好了,盛到一个大盆儿里。而她喜欢精致,优雅,希望妈妈把菜合理搭配,分盘盛好。而这点希望,几乎从未实现过。

我又抽了一张孩童卡,代表妈妈。

代表妈妈的卡牌

这是一个面庞丰满,双眼看向斜下方的女子。面对我的幽怨与不满,她似乎也满含委屈。她似乎在说: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却要求她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我突然明白了。是我没有接受妈妈本来的样子。我用我喜欢的样子去要求妈妈,妈妈做不到时,我觉得是妈妈不爱我。而我一直忽略了,我们是如此不同的两个人。妈妈一直在用她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爱。

原来,我对吃无感,是因为我在生妈妈的气,对妈妈有不满与埋怨。看着是在说吃,其实是在呼唤妈妈的爱。而妈妈对我的爱一直都在,只是没有按照我想要的那样给予而已。

明白了这些,我重新看向我所有的卡牌。

“我与吃”的所有卡牌

我再次看向代表我与吃的那两张,这下我感觉卡牌上的这个女人和男人的眼神关注的是同一方向,他们是一家人,正看向不远处的孩子,眼神充满了慈爱与幸福,而孩子正在自由快乐地玩耍。而我就是那个快乐玩耍的孩子。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暖洋洋的,我知道,那是被爱包围的感觉。

这次OH卡牌的探索,不仅让我看到了一直都存在的爱,还让我明白了,接受对方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以为、我喜欢、我想要的样子。感谢勇敢探索的自己,感谢OH卡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