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 ,悄无声息 一下子发觉自己已步入中年 ,回首往事 ,日子中竟全是斑驳的光影 ,那个曾经心动的声音已渐渐远去。
但人到中年的我 不想做个庸碌、蒙昧、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而长成五官模糊的胖子 。我喜欢在工作之余 ,画一下画 ,看一看书 ,然后想写点什么的时候, 就动动笔 ,写写生活, 写写心情 。读读写写 之事可以安定人心 ,让时光带上恬淡与温暖 。
回往过去 ,我的生活庸庸碌碌 ,总是拖着疲惫的身子被动往前走 ,生活没有生气 ,也没有味道 。
直到有一天 ,我在我读过的书籍中发现了一本我非常喜爱的书 《我想学会生活 》,这本书的作者 蔡颖卿女士是台湾著名生活美学家 、作家 ,她一直过着充实而美满的生活 ,她认为生活是可以被改造的,人可以通过 “自省”和“修正 ”让生活方式和态度变得更好 。在书中她分享了生活之美和生命之好,也分享了值得借鉴的生活态度 。
以前我曾经像自己输掉了什么似的,人到中年 心性变得慵懒沮丧,渴望朋友, 也惧怕朋友 ,不主动交朋友 ,也没有足够的魅力吸引朋 友,所以经常孤独寂寞 。在暗淡无光的日子里 ,心里充满无声的 叫喊,无动作的挣扎 。我的落寞痛苦是越冬的眠虫 ,蛰伏于冷冷的自尊之下。
《我想 学会生活 》这本书的第12章 《快乐 》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人的中年时期不正是第二次花季的盛开 ,人生的第二次成长 ,甚至可以说是第二个青春期吗?只不过我们的社会普遍来说 并不抱持这样的看法 。正是因为如此 ,这种人生的 第二度成长往往不幸被曲解了 ,使得许多人从来没有真正登上中年的高原 。 ”读着这段话的时候 ,我原本暗淡无光的双眼 一下子变得又清澈又明亮 ,我恍然大悟 ,积极向上 乐观 明朗的生活态度,不是我们远离低落情绪的关键一步吗 ?有了快乐的 想法,你就会飞起来。专注地想快乐的事,就会 让自己产生向上飞跃的力量。日积月累,快乐会变成一种习惯。我为什么 要去潜意识的 认为自己老了呢 ?好像是老态龙钟 的一个老人呢?而使自己面对生活变得一蹶不振呢?顿时一股热血在我胸口涌动 。自此,在平日里 ,我的一双儿 女在我的影响下 ,常常也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跳起舞来 。在工作之余 我经常带上他们 游山玩水 。欢声笑语 回荡在山谷中,流淌在小河里 ,飞掠过草地,飘动在空气中……
有一次 ,我在不经意中与一名画家邂逅相遇,欣赏着他 用他的画笔 一笔一划地把春夏秋冬 栩栩如生的跃然于画纸之上,叫我向往鸟语花香的春 天,醉美于夏天的枝繁叶茂,迷恋于秋天的瓜果飘香 ,沉迷于冬天的银装素裹 。此时 《我想学会生活 》第七章《创作 》中有一句话 跳跃在我的眼前 “想象力是解决问题的照明灯 ,也是创作的雨露;我们心灵的枯萎 ,就是因为不再使用想象力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我们只向外索求 ,不再向内汲取 。”这句话像核酸检测一样 ,测出我“病”啦。我的病因是 “真正逐渐枯萎的 不是外在的环境 ,而是女性的内心”,是我习惯性趋于对生活的被动态度 ,不使用双手的力量去创造艺术,改善生活质量,去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使我失去了年少时的活力与光辉 。我暗下决心 要向我的朋友学习 ,利用工作之余 ,也执起画笔学画画 ,看着我的画艺一天天的进步 ,就如书中所说 :“兴奋 !原来我没有想过 自己是兴奋的 ……当这种微笑在独处的时候出现 ,它透露出我的需要,我从生活中找回浇灌自己心灵的雨 露,快乐是无法掩饰地流了出来,那的确是兴奋 。 ”
蔡颖卿的精神影响着我每做一件事, 我都不忘叫自己 记得多加些巧思 ,在每件所做的事情上发挥才能 ,加入自己 亲自动手享受的劳动的乐趣 ,重拾昔日生活的热爱 与美好 。
这本书的精心排版和细腻温柔的笔触能让人不知不觉地沉浸在阅读时光中,每一章节都在述说着作者从她自己的生活中得到的反馈和生活感悟。作者希望读过这本书的人能够把平凡的生活过得不平凡,能够辨识生命中的能与不能、胜利与失败、喜乐与痛苦、勇敢与退怯,获得生活的力量。
愿我们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愿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比先前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