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已经结束三天了,考生们这几天也做了适当的放松。接下来就要为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忙碌了,这段时间建议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学习一些关于高考指南等内容。为了考生能够顺利地进行报考,高考报考前,有几个问题,小编在此给考生和家长列出来,希望认真了解一下,愿对你们的报考有所帮助!
一、把高考志愿填报模式理清楚。
高考志愿填报,首先要了解本省的志愿填报模式是什么样的!志愿模式是“纲”,只有抓住了这个“纲”,才能做出更好的投档选择。目前,志愿模式可分为两大类: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
顺序志愿指在同一个录取批次设置的多个院校志愿有先后顺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个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投档原则为“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为录取投档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满足考生的志愿要求。
选好第一志愿院校。可用前三年高校录取平均分数线与省控线差平均值作为参考标准,将自己的分数线差与目标院校平均分线差对照。
第二志愿拉开梯度。分析一下什么样的院校会进行二志愿招生,可根据过去至少三年的录取数据,筛选出常常第一志愿录不满的院校、偏远省(区、市)的部分院校、部分偏冷的行业特色明显的大学等。
特别注意:千万不要不重视第二志愿,很多同学会胡乱填报,一旦被高校录取,没有特殊的情况,学校是不会退你档案的,这样你就没机会到下一个批次投档了。
平行志愿就是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注意专业与院校的交叉突破。如文科考生报考理工科院校的文科专业,理科考生报考文史类院校的理科专业。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少,考生能够以较低的分数被录取。
充分注意文理兼招的专业。某些文理兼招的专业易为一些竞争力不强的考生所突破,像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下边的绝大多数专业都能实行文理兼报。
注意院校分差。梯度主要是由排序在第一的院校A志愿所制约,如果A志愿是冲高的院校或专业,其排序在后的志愿之间梯度可适当大一些。如果A志愿是力保的理想院校或专业,其余各院校或专业之间的梯度就要小一些。
二、孩子去哪里上大学好一些?
城市决定学校水平,这是目前我们国家的一个现实,这一点必须承认。选大学,可优先选择经济发达的城市,这些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和容纳能力都比较大,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大学师资资源也较好,如北京、上海、广州及周边经济带地区。
但这些地区的录取分数也相对较高,很多考生难以有条件选择,不得不去其他地方。此时,可以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等。同时,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山东青岛等,还有重庆、深圳等有发展潜力的城市,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地方通常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
三、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其实无论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最重要的一条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出选择。如果将来没有就业压力或家里有条件,只要是名校就可以,可以优先考虑学校。
如果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就要对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进行一番认真考察,并进行比较后再选择。有些大学名气虽然很大,却有可能在某个专业上“输”给学有专攻而名气稍逊的其他大学,这时候就要优先考虑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和家长走极端,只考虑学校而忽视了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专业。选择一所有名气的院校,的确有利于考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但不要以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为代价。
四、如何选择适合孩子的专业?
其实,高校专业本来是没有好与不好之分的。之所以有这种“好与不好”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看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就业或继续深造是不是有优势;另一是看一个专业是不是与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心理因素和其他条件相适应。
不要理所当然的以为当前的“热门专业”将来就一定有好的就业出路,应该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出发考虑可能的人才市场变化。同时,结合考生自己及家庭的择业求职能力,作出选择。面对新增专业,如大数据、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可以认真研究一下,因为这些专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发展的某些行业,为该行业缺乏专业人才而开设的。
兴趣是最 好的学习动力,无论选什么专业,要在孩子有一定意愿的情况下,一定不要太勉强。
五、选择学校有哪些硬标准?
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有这样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再就是本科、专科等等。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东西。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有些985、211学校,部分专业是有二本招生的,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是否填报,毕竟毕业后那块牌子还是很重要的。
从地域上来讲,一般西北、东北、西南的985高校分数相对较低,学校也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
对于高校,不要简单从名字上对其“下定义”,比如看到“交通”大学,就觉得一定与公路、铁路相关,“望名识大学”成为选大学时最容易出现的误区之一。
六、高校招生章程一定不能忽略。
招生章程是了解高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只有认真读懂招生章程,理解录取规则,才能扬长避短,更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注意,招生章程与招生简章不一样,招生章程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看招生章程时特别要注意这几点:高校情况、加分政策、投档比例、非一志愿录取方法、专业录取原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
各高校一般在每年4月、5月将本校招生章程上传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阳光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及管理平台公示,家长们可以查阅。
七、专业志愿是否服从调剂?
对于不具备分数优势,又不愿复读的考生,最 好服从专业调剂。特别是对心仪的大学,如果它的所有专业孩子都能够接受的话,应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对于专业倾向很明显的孩子,或者所报的学校里有孩子不能接受的专业,还是不服从调剂为好,否则一旦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孩子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四年下来只是混了张文凭,也就失去了意义。这里需要注意,不要寄希于“转专业”,没那么好转的。真正能够成功转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各高校转专业管理办法都有限定。
八、“新高考”地区如何报志愿?
从去年开始,新高考陆续在各地试行,浙江省率先实施了新高考改革后的第一届高考。由于报考准备不足,不了解大学、不了解专业、不了解怎么填志愿,很多600多分的考生填了三本院校,甚至出现87个一段高分生填报专科专业的现象。
因此,作为改革后继者的我们,该做什么准备呢?提前关注大学和专业,新高考不能碰运气。
新高考来临,家长和同学要在高一就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了,考生对自己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我适合干什么?将来想干什么?擅长干什么?我将选择什么行业?选择什么职业?未来哪些行业发展的趋势会更好?
有了大方向之后才能进行“3+3的自助餐”选择。选科完成之后,再结合选科情况提前关注大学和专业的相关信息,包括:学校性质、学校历史、学科建设、招生类型、就业情况、准备各类升学渠道等。
最后要特别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不要“包办”孩子的学校和专业。这一条,虽然每年都说,但每年还是有很多家长这样做。未来是属于孩子自己的,需要他们自己面对,家长能做的就是在高考这段有限的时间里,为他们收集好有效信息,做好充足的志愿填报准备。
以上内容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工作前,考生和家长应该了解的八个问题,希望对后期报考有所启发,报考工作对于初次接触的同学们来说确实有难度,但是提前做好相关工作准备,对你报考成功率的提高还是有不小的帮助的!更多关于高考志愿填报工作的信息,欢迎关注文都中小学高考网!欢迎关注文都中小学高考网,我们为大家整理了2018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全汇总,建议考生多看看学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