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剑的第 112 篇原创文章
最近我经常会询问身边的亲朋好友及书友读者一个问题:
“目前对于你所从事的工作或事业,你认为自己发挥了多少所拥有的天赋、才能和优势,如果0-10分,给自己打几分呢?”
(此问题同样适用于生活、家庭、学习和关系等各个方面的自我评估)
大部分人回答的分数基本在1-4分之间,只有个别在5-7分。虽然这样简单的自我评估不是很准确,不过似乎也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内心了。
而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人其实并没有善用甚至很可能都不清楚自己所拥有的天赋、才能和优势,但我们有着与日俱增的期望,期望自己能够胜任工作的同时,还能获得更多回报。
不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更加剧了痛苦和压力,具体表现最明显的是——无法专注集中于自己最优先的要事并付诸行动。
01
绩效=潜能=干扰
我们都知道也相信——天赋和成就往往成正比的。
但提到天赋和才能,似乎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一方面是来自于从小到大根深蒂固关于“普通人”的限制性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则是我们身边的确也很少看到有天赋异禀或很有才能的人,因此我们唯有“勤劳补拙”、“笨鸟先飞”,甚至把自己设限在安全可控的舒适圈,或是徘徊于恐惧圈之间。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的开阔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有机会看到越来越多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天才、伟人、成功者以及他们名垂千史的事迹,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璀璨的光芒和天赋异禀。
这的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我们大部分人以及看到更多可能性,并尝试进入学习圈和成长圈,但现实依旧是:只有极少数人,真正能有意识且有效地发掘并善用自身的天赋、才能和优势。
我们每个人的内在潜力都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有意识且不受内外干扰地发挥出来。
在《高绩效教练》里有提到一个很经典且核心的概念,就是“内心博弈方程式”:
绩效=潜能-干扰
P=p-i
这个方程式很好地说明了,我们日常的绩效(表现)其实是由我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发挥和所受到的(内外)干扰决定。
换句话说,通过开发潜能和减少(内外)干扰可以大大提升我们日常的绩效(表现)。
02
与生俱来的三项天赋
自然赋予我们有别于动植物的“与生俱来的礼物”——天赋、才能、优势,除非我们下定决心发掘并为此努力,否则它们绝大部分仍会停留于未开发或激活状态。
每个婴儿来到这个世上,可以说是最依赖他人和无法自力更生的。但是几年之后,他们身上的能力和力量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仅是在我们大人有意无意的引导和开发下就已经能产生这样惊人的效果!
我们越开发、越善用我们目前所拥有的天赋才能,我们的能力和力量也就越大,而我们所能达到的成就越高,所能付出的和实现的价值就越大。
现在来审视我们与生俱来最重要的三项天赋,分别是:
●选择的自由和力量
●原则/自然法则:普遍适用、永恒不变和不证自明
●天性中的四项才能:身体才能(PQ)、智力才能(IQ)、情感才能(EQ)和精神才能(SQ)
接下来的篇幅内容,将针对第一项天赋展开讨论,另外两项天赋则放在下一篇文章展开讨论。
03
第一项天赋:选择的自由和力量
关于第一项天赋:选择的自由和力量
从根本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选择的结果,而非自然基因或养育的结果。当然,基因和环境文化对我们也施加重大影响,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为什么说我们是选择的结果呢?
因为人类的本性是主动行动的,能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自主做出选择,我们的选择能决定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方向,能通过重新自我调整改变未来甚至创造奇迹,而动物和机器人是被动反应的。
当前社会有三种主流且被广泛接受的用来解释人性的“决定论”:
●基因决定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先祖遗传下来的。
比如一个人的脾气不好、品性差,那是因为他先祖的DNA中有坏脾气、坏品性的因素,而借由基因被继承下来。
●心理决定论:强调人的本性是由父母长辈的言行决定的。
比如你总是不敢在人前出头,每次犯错都内疚不已,那是与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和你的童年经历分不开的,因为你忘不了自己尚且稚嫩、柔弱和依赖他人时受到的心灵伤害,忘不了小时候因为表现欠佳而遭遇的惩罚、排斥和与人比较的感受。
●环境决定论:强调人的本性是由周遭环境的人事物决定的。
例如家人、伴侣、叛逆子女及不好的上司同事,或者经济状况乃至国家政策等,都可能是影响因素。
这三种“决定论”都是以“刺激-回应”理论为基础,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甫洛夫所做的关于狗的实验——经典条件反射。适用于解释人(或动物)的一种行为模式,其基本观点认为我们会受条件左右,以某一特定方式回应某一特定刺激。
正如前文提到,动物的本性是被动反应的,而这也是我们人与动物最大差别之一,即人可以在“刺激-回应”之间选择主动行动。
前些时间刚好重读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里面有一段文字对我触动很大,有如下三句话: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一段空间。
在这段空间里我们有自由和力量去选择自己的回应。
我们的成长和幸福取决于我们的回应。
我们选择的自由和力量,是由“这段空间的尺度”所决定,尺寸度越大选择越自由有力量;而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基因(或生物遗传)、成长经历和当前环境。
有些人,由于基因和环境的影响,这段空间可能很小,但他们面对不利的基因、强大的社会文化潮流选择逆流而上,结果发现自己的选择自由和力量增大了、成长加快了、生活更幸福快乐了。
而另一些人生长在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环境中,这段空间可能很大,但他们面对逆境选择逃避,于是刺激与回应之间的空间就慢慢变小。
后者几乎没有开发自己选择的天赋和释放潜能,结果慢慢变成了环境的奴隶,在抱怨和哀叹中过完一生。
而前者虽然经过了崎岖的路程和持续的努力,终于开发运用了自由选择的天赋和释放潜能,找到了释放所有其他天赋和才能的钥匙,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04
人类特有的四种元能力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关于维克多·弗兰克尔从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感人事迹:
犹太人维克多·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除了一个妹妹,他的全部家人都无一幸存,而他自己也饱受凌辱和酷刑,简直是生不如死。
某天,他忽然觉悟到一种被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脱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身份审视自己的遭遇和感受。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即在遭遇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和力量。
这期间他设想了各式各样的状况,比如想象他从死亡营获释后,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授自己如何从这段痛苦遭遇中存活下来,以及学到的宝贵教训,告诉他们如何用心灵的眼睛看待自己的经历。
通过不断修炼心灵、品德及锻炼自律能力,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这种力量感化了其他囚犯甚至狱卒,帮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尊。
(后来他也根据这些宝贵的经历、收获并结合学术,开创了“意义疗法”,帮助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因此写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经典著作,被评为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弗兰克尔运用人类特有的元能力,发掘出了人类最强大的力量——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有选择的自由。
选择的自由和力量,代表着积极主动模式,它包括了人类特有的四种元能力,分别是:
●自我意识:对自我身心状态的察觉,能够客观检讨自我思维和言行做出调整的能力,例如元认知、内省、反观、察觉等都是其表现形式。
●想象力: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进行创造的能力,例如创新、规划、构思、愿景等都是其表现形式,
●良知:明辨是非,坚持行为道德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例如善良、利他心、等都是其表现形式。
●独立意志: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做出选择和行动的能力,例如自律、自控、毅力等都是其表现形式。
我们的世界和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偶尔还会发生难以预测且不寻常的“黑天鹅”事件,让我们深陷困境和遭受风险损失。
但只要我们能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特有的元能力,来增大选择的自由和力量,那么我们还是能够通过转变思维积极主动做出调整并从中获益,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进而提升反脆弱力。
05
思维转变的力量
在心理学有一个很经典的“情绪ABC原理”,它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人们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负面观念和行为障碍的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或自身情绪的影响,而做出一些错误甚至后悔的选择(决定)。
当我们想改变行为结果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事件发生时(刺激),运用自我意识给自己按下“暂停键”,然后开始思考甚至发挥想象,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信念/想法,才会让最终的行为结果能够遵循自己的内心并按照预期发生,并做出行动(回应)。
选择的自由和力量,实质上就是思维转变的力量。
在我们的一生中,经常都要为一些重要或特别的事情做出选择(决定),比如读书上学、恋爱、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等;但很多时候往往选择的结果都无法达到预期甚至事与愿违。
并非是我们不想做出更好的选择,而是迫于现实生活的压力或无奈,做出消极被动的选择并转变为受害者心态:
比如,找不到更好的机会只能继续做着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的工作。
又比如,迫于父母长辈的压力而相亲结婚。
又比如,要照顾孩子无法继续全职工作。
又比如,因生活工作太忙碌而没有时间进行锻炼和看书学习。
……
其实可以说,任何时候我们都是有选择的自由,关键在于是否有意识去运用我们特有的天赋;即便是真的没得选,我们也可以选择转变思维让自己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且平和地接受所做的选择。
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可以通过审视评估自我并进行针对性学习提升;或者可以想象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进行培养能力。
迫于父母压力而相亲结婚,可以通过客观看待当前婚姻状况,并设想自己理想的婚姻,与伴侣充分沟通相互理解共同经营婚姻;或者遵循内心告诉自己是因为自己爱父母而做出的选择。
要照顾孩子无法继续全职工作,可以选择尝试兼职工作;或者趁这段时间进行规划自学提升;又或者告诉自己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好好享受这段宝贵的时间。
太忙没时间锻炼和学习,可以思考并重新安排时间,选择周末、早起、午休甚至上下班时间来进行。
……
总之,我们越能明智地利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空间,以及发挥我们的四项元能力,就越能增大选择的自由和力量,我们越善用我们选择的天赋,就越能快速学习成长和实现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明智地利用”刺激和回应之间的空间呢?
我将在下一篇文章进行解答,并针对我们与生俱来的第二项重要天赋展开讨论。
—END—
陳小剑,多元思维模型践行者、终身学习者
帮助提升个人认知水平和人生效率
微信公号:陳小剑(chenxiao-jan)
视频号:陳小剑思维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