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许多人又开始像往年一样,信心满满的开始制定2017年的各项计划,给自己设置宏伟的目标。满满的一页纸,写完了还不忘在心夸耀自己一下,看看,2017,我将会有多么大的改变和收获。
但是回想一下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何尝又不是这样的开始的呢,回想这一年里,我们制定的目标执行了多少,又有多少半途而废的。
比如当初准备这一年里要读100本书
每天早晨晨跑半个小时,势必减肥20斤
工作再上升一个台阶,等等这些
结果一年下来发现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早已抛之脑后,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加油补回来。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会经历上述的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目标最终都没有实现呢?其实主要和两点有关:
一、目标设定的方向及合理性
目标要符合自己条件,不能太大,选对方向
之前在《鲁豫大咖一日行》节目中,鲁豫深入万达集团,采访了万众期待的“重量级”嘉宾王健林。在采访中,王健林屡掷豪言,“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这个小目标惊到了广大网友,在土豪的眼里可能只是个小case,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很难实现。
有朋友看到自媒体很火,很想加入进去,但无奈水平有限写不出东西来,于是就暗下决心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读它个100本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对于这种想法,只能说初衷是好的,但不太切合实际,一个之前从来不怎么读书的人一下在平均3天左右要读一本书,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比较合理的应该是根据去年的情况或者自身的能力来设定目标,比如去年我们一年的年收入是10万,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之上增加个20%到30%,也就是12万到13万左右。根据打算选择进入自媒体的领域,选择相关的10本左右来制定阅读计划都是比较合理的
二、执行力
你能为你的计划和目标严格执行吗?很多人都会说可以没问题,但结果往往却差别很大,大多数人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都执行的很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执行力变得越来越差,直至最终放弃
回到之前晨跑的目标例子,这个目标相信很多人都制定过,要一定时间里每天坚持晨跑,结果最后跑了没几天就放弃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在心理学上有个叫“舒适区”的概念,舒适区是一个自我的安全空间,由四面墙构成:固定的环境、固定的思路、固定的形象、固定的模式。当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量发生改变是,我们就会离开舒适区,感觉到不舒服。
比如,小明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由于某种原因,被父母转到别的学校读书,离开了自己本已适应的环境,此时,小明从心理上就会觉得不舒服,很可能还会表示抗拒。
这种现象被称为走出舒适区的不舒适现象。你离开了自己固定的环境,在新的环境里面感到不舒服,各种小心谨慎,还有认床的,换个新环境睡不着觉……然后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学习,这个环境又变成了你的舒适区。
同样的道理,如果改变你的固定思路,固定形象,固定模式,你同样会感到不舒服。
有人会说这和执行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关系很大,你能不能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待在非舒适区决定了你在某件事情上能坚持多久。因为一旦离开自己的舒适区,你就会感到不舒服。
比如你要打算在冬天的早上晨跑,意味着你要离开温暖的被窝去忍受刺骨的寒风。你要多读一些书来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要挤占原本属于娱乐放松的时间。为了多交一些朋友,你需要想方设法逼着自己去多和一些人沟通和交流。这一切都会让你变的难受和不自在,心理总有一种想逃离的和不情愿的感觉。开始的时候你的意志力和激情会强于这种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意志力和激情就会慢慢的被不舒适的感觉抵消直至盖过,最终导致你放弃了原来的目标,转而回到自己的舒适区待着。
所以,想让你的目标能够很好的实现,应该针对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不要贪多和夸大,离开自己的原来的舒适区,为了理想,多在非舒适区待一待,慢慢你会发现你离目标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