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Proxy),为一个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实现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代理模式涉及到3个部分:

  1. 公用接口:定义了真实实体和代理类的公用接口。
  2. 真实实体:具体的真实实体。
  3. 代理类:保存了对真实实体的引用,使其能够访问真实实体,并提供与真实实体相同的接口以达到代理真实实体的目的。

丈夫前几天网购了一个东西,今天快递要送过来,但是丈夫今天不在家,于是委托妻子帮忙收取快递。

在这个场景中,收取快递是丈夫和妻子的公用行为,所以定义了一个快递接口,它拥有一个收取方法。丈夫和妻子都去实现这个接口,丈夫在这里扮演了真实实体的角色,妻子在这里是帮忙收取快递,所以起到的是一个代理类的作用。

代理模式类图
  • 快递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elivery {
    void accept();
}
  • 丈夫类
public class Husband implements Delivery{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 {
        System.out.print("accept delivery");
    }
}
  • 妻子代理类
public class WifeProxy implements Delivery{
    private Husband husband;
    public WifeProxy(Husband husband) {
        this.husband = husband;
    }
    @Override
    public void accept() {
        husband.accept();
    }
}
  • 客户端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usband husband = new Husband();
        WifeProxy wifeProxy = new WifeProxy(husband);
        wifeProxy.accept();
    }
}

运行结果:
accept delivery

代理模式的优点在于职责清晰和对扩展的开放,并且智能地实现了差异化。可以用此来达到对真实实体对外界的一定程度的屏蔽,实现对真实对象访问权限的一种控制。或者由于真实对象的创建所要的开销较大,那么用代理的方式可以达到性能的优化。当然也可以在代理中处理一些额外的事情,但是这样做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代理的本意,不建议这样使用。

由于多加了一个代理,那么使得原来可以直接访问真实对象变成了需要通过代理来访问真实对象,这对处理请求的速度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