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阳光明媚的清晨,听着树上鸟儿有节奏的叫着。六点多钟太阳已高高升起,刚适应了4月天5月就像个火球早早的到来。都说南京没有春天,从冬天到短袖,3月还在穿棉衣,4月穿着两天外套,5月已经穿短袖。
感叹时间飞快,转眼已经过了四分之一。家有小学生还在期盼开学,家有老母亲在等待上班。假期是两个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光。忽好忽坏,小仲仲怕黑,晚上忍不住想捉弄他一下。
都说生活好酸甜苦辣咸的集合,亲子关系也是在各种味道中来回调试。每天各种味道都要尝试。两人逗个嘴都是辣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切盘火龙果两人一起吃,是个甜蜜的。
记得有本事上说一定要有个亲子时光是陪孩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光,这个时光不能被打扰,高质量的陪伴孩子。说到高质量的陪伴,想想有多久没有陪小仲仲玩了。平时听他讲话1分钟都听不进去,更别说3分钟了。但是他每天都要分享他听到的故事和游戏。
有时他也会生气,看着我抱着手机在那儿发信息,他会假装的换好鞋对我说,看来我还是得需要换个妈妈了,来来来,手机就是你的宝宝。我还是走吧。我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因为他大了,所以不需要再陪着了,在他的记忆中,可能妈妈对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写作业,除了作业没别的事。所以他对作业产生了厌恶感,把他当成了任务。
昨晚《泉灵语文课》班会中,泉灵老师讲到切忌让孩子把作业当成任务,他会觉得很痛苦,怎么又开始写作业了。要让孩子感觉写作业是在检视自己的学习程度。把学习的事教给孩子。小仲仲就像算盘上的算珠,你推一下,他动一颗,你不推他就一直保持原有状态。
看到《合理安排》书中讲到。很多家长对孩子不停的催促,不见效果,反而孩子拖拉磨蹭更严重。也别指望看了一本书孩子第二天就会发生神速的转变。大人都做不到的自律怎么要求孩子能做到。孩子看着大人的样子做事。仲先生开家长会,老师说,孩子写句子。我一回家看到爸爸在看书,我也拿起来书开始读。还有的孩子写我一回家看到爸爸在打游戏,我也拿起手机打游戏。父母是影子,孩子看到你在做什么,他都会去模仿。
对照书的前两章节现学现卖,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感受时间。在每个房间都放着闹钟,然后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要列好清单自己完成,让孩子自己管理时间,体验生活。
我经常会看到一点内容会现学现卖,一会是放任型放纵不管随他去,只要是晚上睡前完成就好。一会是掌控型看不得他一点点的玩。现在看来这两种方法都有问题。放纵型使他每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写作业时急急忙忙的写。掌控型使他认为学习的任务是替我们学的。
每天都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成了背景音乐,说过的话都背的滚瓜烂熟。书中的一个案例:有位妈妈有3位孩子,每天早上上学都是催促快一点,不是丢三落四就是迟到。有一天晚上妈妈对三个孩子说,明天八点钟我们准时出门,要是没有准备好,我就一个人走了。平时孩子们认为妈妈会等她们的。第二天早上到了八点孩子们还没准备好,这时妈妈对她们说时间到该出门了。孩子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妈妈一个人出门,真的一个人走了。妈妈把车开到学校又回来。第二天孩子们准时和妈妈一起出门。妈妈的这个做法强调什么时间段做什么事,即使没准备好时间到了也要出门,同时让孩子清楚知道自己时间的重要性。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看到小仲仲从早上起床到下午3点多钟,不是玩玩具就是看书听故事。眼看下午骑车的时间都要没了。我不再放任不管,先让他看下具体时间是3点53分,再说出5点准时出门去骑车(已经问过他是否想出去)。但是还有三项作业没完成,他说在出去玩之前能完成。要不试一试吧。这时我观察他一会问一句这个怎么写,一会说这个题目看不懂。不会写的事我不再告诉他怎么写,而是提醒他有个工具叫字典。看不懂的题目先️圈起来等最后写完一起读题。还有就是读题不够严谨。当在纠结一道题目的时候时间就溜走了。
最后已完成了一项,并且给了反馈。这个让他自己思考为什么只完成一项,把思考的能力还给孩子,不要替他想答案,对他说教。也不忘指望一下能吃成胖子,只要方法对了。孩子也会越来越重视时间。
由季节的转变,与孩子一起感受时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