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这个引流方法,来自于银行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于是构思出了这个引流玩法,同是银行工作的朋友,可以参考借鉴一下。
------------------
目前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在10亿以上,俨然已经成为了男女老少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
我是一名银行工作者,我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群。
其中有许多开设对公账户的中小企业老板,处理对公账户业务的许多会计;有每月来一次取退休工资的老人;有定期来存款的小生意人;有受邀来参加投资理财课的白领宝妈;有办理ETC的车主......
如果,我把他们收集到我的微信上,分门别类打好标签,这无疑是一个个金矿。仅仅是把投资理财类流量和群里外汇阳阳合作,都不得了。只谈流量,不谈变现,我们不跑题。
但是银行内规则森严,行长和大堂经理不可能任由我收人。我必须找到一个行长和大堂经理都满意的理由,他们才会同意、并且支持我收人。
就我行目前的存款状况来看,对公存款稳步增长,对私存款也有显著提升。
但是投入的人力财力成本也不小,我行目前的营销手段主要靠赠送礼品、提高利率等老套的的营销模式,这些只能满足人性一时的贪婪,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换来的用户的黏性不高。
用纯贪婪的手段揽储,带来的恶性循环就是:存款到期时如果其他行有更好的礼品,更高的利率就会产生客户的流失。
有用户就是有流量,有流量就存在成交的可能性。但是我行有流量,站在行长的立场考虑,需要增加客户粘度。
那么如何增加客户的黏度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信任,不论是我行的老客户还是新客户,只有在对我行产生信任之后,才会愿意把钱存到我们银行,才会有成交。
信任是提高成交率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让客户对我行产生信任呢?信任需要慢慢培养,那么通过微信这个渠道,慢慢展示我行的实力,我行的服务质量,我行的产品,我行的种种....
《多看效应》谁都逃不过,多看效应的战场就是微信朋友圈。所以,微信的使用与维护绝对是营销手段中的一个利器。
微信直接交流能让客户告别忙线的电话,感觉在跟朋友聊天可以增加信任;为客户解决日常存取款问题可以增加信任;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高利率存款推荐服务可以增加信任;为客户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可以增加信任......
我们打造一个专属的客户经理微信号,为客户排忧解难,客户信任了专属的客户经理,也就是信任了我们行,到时候不愁客户没口碑,不愁客户不裂变,不愁客户留不住,不愁客户不存钱!
手机里的银行专属客户经理
目的:让客户对专属客户经理产生信任,让客户对我行产生信任,让客户把钱存到我们行,让我们的储蓄存款更上一个台阶。同时自然而然拉动本行的投资理财业务,对公业务。
具体工作:
为客户解决日常服务问题。
为客户提供专业存款产品的介绍与推荐服务。
为客户提供专业金融类的咨询业务。
准备事项:
1.准备一个专用的手机号,申请一个专用的微信号,名称为XX银行专属客户经理。
2.准备好微信加好友二维码,放置在大厅及前台,作为我行专属特色服务引导客户添加,以后一些基础的事情可以直接微信咨询,微信预约,不用等待。比如:办理ETC所需资料,U盾遗失所需补办手续,预约存款、预约取款绿色快速通道等等。
3.在我行各种宣传工具(海报、易拉宝、宣传单、礼品的包装上等)上添加专属特色服务的微信加好友二维码,提高影响范围,打造话题。类似知乎的广告一样(三年期存款和一年期存款的实际差别,一分钟让你学会计算年利率和日利率),引起人们好奇,利用禁果效应引导人们添加。
4.朋友圈及社群主要推送发布我行存款产品介绍、节日祝福问候、存款活动的方案、专属客户经理的生活展示(行长的一天生活、大堂经理的一天生活、前台美女的一天生活)、我行帅哥美女的风采等。
这个构想抛出来,说服行长没有问题,行长发愁客户粘度,只要对业务有帮助,行长肯定会喜欢。而大堂经理是我朋友,她那么累,肯定不想揽这个活,那么这个手机里的银行专属客户经理就是我!
目前,策划方案已在整理和制订当中,制作好后就提交给行长,让他心动,让他审批,让他下派给大堂经理。然后就等着大堂经理指派给我负责了。
至于怎么把银行专属客户经理微信号上的流量导入到我的微信上,那就非常简单了,随便报一个活动,加我的微信联系领奖事宜,哪怕是送彩票,也能把人勾引到我的号上去,相信有群里这么多思维敏捷的小伙们们,风暴出一个不露任何痕迹导流办法,那简直是小儿科。
小老板们的微信,给代理记账兰兰姐,给家庭风险防御芷慧姐,给外汇投资阳阳哥,给社区孵化永祥哥;大爷大妈们的微信,虽然少,但是可以给做磁疗的小伙伴,给旅游的小伙伴;
宝妈们的微信,可以给奶瓶姐,思越姐,思姐,芳芳姐,易杰哥哥;开户办卡的屌丝,给三金哥,给轻资产创业的锋哥、疾风哥......按群规,怎么也得给我三到五成的分成。
躺赚,从有了流量开始!不过现在还不能做梦,还得苦逼地干活,嗯,超级苦逼地干活!
------------------
“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