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
——查理•芒格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一个理论:
有个房子的主人,得到了一个漂亮的鸟笼,于是他就把这个鸟笼挂在房间里最显眼的窗边。然而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主人:“鸟呢?是不是死了?”
于是主人过不了几天,就把鸟笼给扔了。
这是为什么呢?
设想一下你是这个主人。别人这样问你的话,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
于是你就得解释。每来一个人你就得说一遍,于是不厌其烦,只能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这就是鸟笼逻辑,一个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看到鸟笼的时候,很自然就想到了鸟。
朋友们中学时期都学过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理论。尽管它的发现者不是牛顿而是伽利略,但是牛顿把这条定律发扬到了全世界。
定律是这样的: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然而这条定律不仅仅只能在物理学上可以使用。这个“物体”甚至可以是人,这个“力”可以是“激励”,可以是“畏惧”,还可以是“情感”。
当我们不能运用知识解决或者解释问题的时候,它们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有时会觉得读了那么多年书没有用)。
如何去应用这些理论就变得尤为重要。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要想让运动的物体停止,那么得要有外力;而需要让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得有外力。
现在很多人都一定希望自己能够养成早起的习惯。
那么假设这个物体是我们的“早起习惯”。它是静止的,(因为我们还没有能够固定在某个时间段起床),那么:
第一、我们必须得用一个“力”来推动它。
这个“力”最好是一个伟大的理由——赋予早起这件事以巨大的意义。
例如,如果我能养成早起的习惯,那么就可以通过每天早上学一个小时的英语来达到“半年后出国旅行时能够流畅地用英语跟他人交流”的目的。
甚至把它放到可以改变人生的地位——那么这个“力”就足够大了。
但是真实的世界是不完美的,我们“推动”它以后,还会收到很多阻力,例如害怕掀开被子时的寒冷,例如赖床的习惯。这些都是“反作用力”。
那么我们只能让“推动力”大于“反作用力”才能够继续保持早起的习惯能够继续下去。
所以
第二、必须得及时地加用一个以上的力(形成合力)来抵抗反作用力的影响。
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前一天晚上就告诉自己,不管第二天早上有多累或者天气多冷,闹铃响了,就必须得立即起床。形成条件反射。
(这是一个很好用的方法,起码在本人和一些朋友身上效果都很好。哈哈)
另外,还可以运用“激励机制”。例如:只要连续早起15天,就奖励自己一顿大餐;只要连续早起30天,就奖励自己去游乐场玩一天;如果能坚持早起70天,那么奖励自己一台苹果手机……
这是Zee的心理学理论学习感想,与你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