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一首红楼女儿曲,吟唱了红楼女儿的喜怒哀乐。从古至今,《红楼梦》被奉为经典,为世人所称道,为后世所研究。我想:每个人心中的红楼是不一样,但正是不同,才更能体现其中的魅力。
红楼女子身世多舛,或多或少都经历了人世间的冷暖,从她们的身上,似乎可以看到古时女子的知书达理、温婉如玉并不能给她们带来美好的生活,反倒是黛玉的叛逆孤傲、湘云的超然豪爽更能使我感到敬佩。看完这本书后,感觉红楼女子心思细腻又单纯,她们不会有太多世俗的偏见,不会太在意旁人的眼光,只是想开心地活出自己的模样,这种真性情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一曲《葬花吟》,道不尽黛玉的忧愁与感伤,却感怀了我们许多人。风中,那满树的花如一只只 舞倦了的蝴蝶,飘飘悠悠地落下,终于落成了一地残花。黛玉,你宛如临世的仙子,担着花锄,瘦弱的身子在风中似乎要倒,单薄而又无助。你多想化成这一地落花,在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那里没有寄人篱下的痛苦,没有孤单与落寞。你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道尽了你清高而短暂的生命,你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说尽了你叛逆而孤傲的性格,你的“眼空蓄泪泪空垂,抛珠滚玉却为谁”诉尽了你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对宝玉的无边思念。杜鹃啼血,可是你千年未变的咏叹词?
黛玉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与宝玉真心相爱,却因封建礼制而让两个相爱的人无法走到一起,但黛玉又是宝玉的精神支柱,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是自由恋爱的追求者。黛玉教会我敢于反抗、敢于挑战的精神。从她的诗词中,我可以感受到她内心的无奈和烦闷,委身他人门下的自卑与感伤,可更能感受到的是她心中不服输的勇气。黛玉为红楼谱写了一曲传唱千古的勇气之歌。
青石上沉酣的倩影惊飞花无数,你挽一髻蓬松松的青丝吞吐你心中的豪气。你没有悲天悯人的长吁短叹,亦没有世故圆滑的左右迎合,湘云,你始终保持一份超然,一份诗意。琉璃世界的割腥啖膻彰显了你巾帼红颜的豪情,你心直口快的性格为这个冷清清的园子平添了几分妩媚。但坎坷的命运抚不平你嘴角漾开的笑意,你微笑着,面对昨日与今日,柳絮飘飞,你童真的歌谣摇开了一方新的天地。
湘云自幼就父母双亡,在家一点都不得主,不时还要三更半夜做活来补贴家用,却一点儿也不痛恨命运的不公,依旧心直口快,开朗豪爽,心怀坦荡,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张爱玲就曾经说过:“在红楼女子中,唯有湘云是最接近侠女的。”她稚气,带几分憨,但却因此最天真无邪。湘云教会我面对任何困难,都要有坦然乐观的态度,要相信困难最终会过去。雨过天晴后,依然还是美好的蓝天。湘云为红楼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乐观之歌。
《红楼梦》宛如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舞台,四大家族在台上尽情演出,每一个人都在展示着不同的光彩与魅力,真可谓是百花齐放。我也在此处红楼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魅力,每一次读,每一次翻阅,也都会有不一样的思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红楼女儿的迷梦谱成的歌谣更让我感慨万分。人性的特点在这本书中表现地淋漓尽致,让我更好地体会人情世故,认识到封建时代的女性的存在和地位,领略了多彩的中华文化之美。
曹雪芹早年锦衣玉食,富贵风流,一时家道中落,自此尝遍了人间的苦楚,心酸无人自知。正是因为这一段艰苦的岁月,才让他创作出了如此伟大,又具有思想性的著作——《红楼梦》。曹雪芹用他的笔尖为我们描绘了恢弘的红楼景观,勾勒了红楼女儿的娇俏美好,同时也渲染了社会的人情冷暖。红楼女儿曲其实是对当时女性地位低下的反抗,是对当时命运悲剧的斗争。《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用“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笔法叙述,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刻画描写,新颖别致,取得了非凡成就。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胭脂斋的这首评论诗才更能表达《红楼梦》本身的内在情感,才能有无限遐想与感悟。
“少不读红楼,老不读三国”。我认为这句话一半一半。无论何时读《红楼梦》,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少年时喜欢里面的谈情说爱,“金玉良缘”、“木石前盟”都是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之后感伤于其中的悲剧精神和反抗精神,“宝黛共读《西厢记》”、“湘云醉卧青石板”让我们看到了封对建礼教的反抗。也许这才是红楼的真正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