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未完结) 唯心主义同唯物主义相对立,唯心主义旨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上,认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决定物质,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我把它放在我的爱情观上谈一谈。我的主要论点是:一、爱情的本质;二、唯物主义没有爱情;三、精神追求(“性爱”与“过日子”)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四、我的爱情观。
一 、 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基于主观意识产生的还是物质意识产生的?物质意识下能否产生真正的爱情?
1、爱情的表象本质。
我们单从爱情的表象去看, “爱情”这个词语,由“爱”和“情”组成,这个爱当然指爱情中的爱,而非亲情,友情之间的爱;而“情”,就是因爱而产生的感情,综合起来,爱情的含义就是:双方在想爱的过程中产生的感情、情愫。
2、从对称辩证法看爱情的内向本质以及爱情的始发点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关系。
①、我们愿望中的爱情。
假设1:某天,我在工作时遇到了挫折,回家后心情可能有些疲惫,而我的爱人端了杯水放在桌子上,轻轻的抱抱我——我希望我的爱情是这样,与之对称的便是——我并不希望回家后遭到无视和冷眼。
假设2:某个阶段你失业了,生活拮据,而你的爱人从一始终,每日微笑着鼓励我,你们很快就等到了自己的春天,我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的愿望。与之对称的便是——你们并不希望在困难时期被抛弃。
②、 爱情的内向本质。
“爱”是人的主观愿望中、存在的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情”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美好事物和与之相对的感受。
“爱情”是在实践主观愿望的过程中,在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享受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不美好事物的包容、鼓励、和相濡以沫的陪伴。
那什么是“在对美好事物……形成不美好事物?”后面我们会谈到。
③爱情的始发点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关系。
当我们谈到爱情这个词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我问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当你听到爱情这个词的时候,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我宝贝。”然后我继续追问:“你觉得爱情的始发点是什么?” “耍流氓!”
“耍流氓”这个词听起来并不那么善良,但他说到点子上了,他继续补充:“你可别笑,人都是这样,长大了不管是心里还是身体上都会好奇,完了谈对象了慢慢就会依赖,然后变成了爱情。”
我们之间的谈话,不管是耍流氓还是好奇或者依赖,所有的一切都是从他内心出发的对美的追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外界因素影响他,这是纯洁的没有目的的,这才叫爱情。而他的观点和大多数专业研究爱情的人不谋而合,“性”从某一方面来讲,就是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就是爱情的起源。
3、为了物质去谈恋爱能否产生真正的爱情?
我相信几乎每一个人都听过类似于这样的话题:“某某家里特别有钱、某某特别有钱,有能力,长的又帅,所以某去追某某,最后在一起了。”那我们基于这个话题来讨论一下——
这段话的第一句,提到了钱!钱就是物质,而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前面讨论过,是纯洁的,是由内心出发的没有目的性的美丽的爱情,那么加上钱,从前的角度去出发,就给纯洁的爱情加上了框架,因为某是基于物质才去追求某某的,这就是真正的爱情与基于物质而产生的恋爱关系,它不是真正的爱情。
二、唯心主义的精神享受与唯物主义的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爱情本源不需要物质、物质是爱情发展过程中的附属品。
1、爱情中的“性生活”是基于唯心主义而产生的非唯物主义的爱情催化剂
①、百度百科中对于性生活的解释
性生活是指为了满足自己性需要而进行的性接触,包括拥抱、接吻、爱抚、性交等,性生活不限于性交。性生活是夫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
②、百度百科中对“性生活”的解释,是基于“唯心主义”对美的选择的结果。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性生活”方面的辩证。
①、为了物质而而发生的对于“性行为”是不是性生活?爱情中的“性生活”具不具有唯物主义属性?——不具有。
有人认为,性生活带有唯物主义属性。比如“古代的“青楼”,近代的“妓院”,现当代或存在的地下卖淫,这些都带有交易色彩,交易的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与《资本论》第二卷里所谈论的资本流通过程——即除了直接生产过程外,把交换过程加进来了——这里的性交易在某一方面也是一种交换过程,恰恰《资本论》的指导核心就是唯物史观,这样“性生活”就带上了唯物主义的烙印。对此我的辩解是:不论青楼女子、妓院、地下卖淫活动等一系列“性生活”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性交易,这种性行为只能叫做“性交易”,这也符合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既然是性交易,它就不能被归类到“性生活”,因为我们一直论述的,爱情中的性生活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性交易是收到外界因素,也就是物质的影响,具有了目的性,它最终的目的是通过性交易获得金钱,这当中没有纯洁美好的性体验,不能称之为性生活,性生活是人的内心自发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它自始至终都没有目的性,如果有,也是它本身或它本身对性体验的美好追求和行动。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性生活都不具有唯物主义的物质属性。
②、 爱情中的“性生活”属于美好的、无目的、纯洁的唯心主义“性生活”体验,而非有目的的性行为。
在爱情行进的过程中,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够促进爱情的发展,而爱情中的性生活恰恰是基于人的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产生的。我们在前面论证了百度百科中对“性生活”的解释属于唯心主义定义下的“性生活”,那它有什么特征呢?
A、从对称的角度去看“性生活”的唯心主义特征
a、需要和满足。
百度百科中说,“性生活是为了满足自己性需要而产生的性接触。”这一句话中有两个个词语——“满足、需要”,而与满足相对称的是“需求”,即有了需求才需要满足,而这个需求一定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我就是说,我心里想要这个,我就得去解决,因此,属于唯心主义。
b、性爱的本质与唯物主义之间的关系。
这篇论文是——2018年9月18日,在 “360doc个人图书馆”app中,由笔名为“大雾”的清华大学小红脸团队原创,题目叫做《论爱情的唯物主义本质》,这篇论文从——“爱情,不过是荷尔蒙一分钟的荡漾”开始,期间通过实验验证的方式,论证了——“以多巴为首的胺苯基乙胺、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后叶催产素和加压素等激素,所刺激的性行为对爱情的帮助。”
我对其论证的内容表示深度赞同,这个我对其题目和其中的一句话持绝对否认的态度。
b1、“对伴侣忠诚”这个话题在根本上是不恰当的。
增加伴侣的忠诚度——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提取出来的,我在思考,伴侣的忠诚度是什么?伴侣是什么?我很快给出了答案,首先伴侣是人!既为人,则具有独立的思想性,拥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性,也有独立的决定权,但是“忠诚”这个词一般用在哪里?在古代可能忠于主,现在可能忠于人民,而古代与现代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封建一个文明,忠于主代表了封建,终于人民代表了大义,而忠于主是立于个之上,终于人民是立于信仰之上,所以我认为,忠于伴侣这个词是不恰当的。
b2、《论爱情的唯物主义本质》这个题在根本上是错误的,题目与其论证的内容在根本上是相违背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题目:论爱情的唯物主义本质。我可以把他可能论到的点从题目中分解——“论爱情的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本质”,这样分析就会容易很多。
b21、“爱情的唯物主义”这几个字不能组合在一起。
这就牵扯到了爱情的本质,我们在前文中论述了——性生活不具有唯物主义的物质属性,同样,爱情里有唯物主义吗?这个时候我们该思考到这样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同样,我们在前文中论述了——爱情的内向本质。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爱”是人的主观愿望中、存在的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情”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美好事物和与之相对的感受。很显然,——唯物主义不是爱情,所以这个题目从根本上就是错的。
b22、他应该把题目换成——《唯物主义对爱情的本质具有促进作用》,很显然这样就会好很多,如果更符合论证内容的话,题目应该改成——《性爱对爱情的帮助》。(当然,我还是很认可他们论证的内容的,虽然题目差之千里。)
所以综上所述,我认为,唯物主义没有爱情,唯物主义只能称为“唯物主义下的悲微爱情”,而与之相对的爱情的唯心主义的特征就是——从内心自发的,高尚的,没有目的性的,纯洁的体验。
③、“性爱”过程带给人的感受与爱情之间的关系。
A“性爱”过程带给人感官的体验。
a、性爱的过程
我查阅很多资料,发现大家对性爱过程的见解大差不差,他们都是——前戏——抚摸——热吻——触碰——插入——运动——高潮——卫生——拥抱。
b、感官的体验。
我相信在读这一段的时候,你们的神经是略微紧张的,这就是性爱的神奇之处。看字都能使人愉悦,感官体验我就不描述了,进入下一个话题。
B、“性爱”能够给你们的爱情或伴侣带来什么?
B1、彼此释放压力。
这里我列一组数据:性生活相当于做慢跑运动。如以每星期做爱3次计,一年内相当于慢跑120公里,所燃烧的热能是7500卡。这组数据是宾夕法尼亚医学院的研究的结果。
B2、基于社会现状,性爱又能给伴侣(爱情)带去什么呢?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我们在文章一开始提到一个问题:因为爱情而产生美好的事物与不美好的事物,我们在此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为什么爱情能够产生美好的东西?这个我想不用我说大家都明白。那我们直接讨论下面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好的爱情能够产生不美好的事物呢?这也是我在文章一开始探讨爱情本质时说的一句话: “爱情”是在实践主观愿望的过程中,在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享受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不美好事物的包容、鼓励、和相濡以沫的陪伴。让我们详细的解释这句话——对于不美好事物的包容、鼓励、相濡以沫。这也正式我们之前没有回答的问题。
首先,爱情产生以后,双方已经开始体验爱情所带来的美好享受了,包括“性生活”和俗话所说的“过日子”。
那么这个过日子怎么讲?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即要过日子,必须有物质支撑,而这个物质,是要双方去共同努力获得的,没有人每天都会中彩票,而在获得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身体上的直观感受”、“心里上对于酸甜苦辣的感受”,而当中的酸和苦,就是我们所提出的问题当中的——不美好的事物,而这些事物怎样度过呢?答案就是爱情的内在本质——包容、鼓励、陪伴。
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物质与爱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题目当中所说的——爱情与物质之间关于“本源”的哲辩。这个话题后面也会详谈。
B3、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这里就要总结本题所提出的问题——唯心主义的精神享受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我直接给出答案:物质从属于精神。我们在上面讨论个辩证了很多,总结起来就是:精神需求是由人的内心发出的,物质是用来满足精神需求的,一个是求,一个是应,所以,它不是有人讲的:物质是基础,而是:物质从属于精神。
三、爱情与物质关于本源的哲辩。
四、爱情与“美”之间的关系。
1、爱情本质的回顾。
2、爱情与美之间。
①什么是“美”
②爱情与“美”
五、我的小小爱情观·思考。
所以结合以上讨论的内容,我们对爱情的本质有了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爱”是人的主观愿望中、存在的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情”是基于人性的善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美好事物和与之相对的感受。所以“爱情”是在实践主观愿望的过程中,在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享受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于不美好事物的包容、鼓励、和相濡以沫的陪伴。
而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因为这个“过程”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直观感受,基于这种感受,都有了被爱,被关怀的本性需求,那我该怎样对待我的爱情?
这里只是我对自身爱情的一点思考, 我想和我的另一半的开始,就是相识、相知,基于欣赏对方的理想、才华、性格、喜好,而产生了共鸣!也就是契合、投机、愉悦,这样我们便在一起了,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一定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共同去体验爱情带给我们的所有。
而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一方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在精神追求和思想追求上发生了改变,以至于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差异、隔阂。在这个时候,我一定会重新评估是否还能继续下去。在这个时候,假如对方的改变使我追赶不上的话,就算还爱着,我依然会选择坚定的放弃。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认为性格=三观——优秀是可以培养的,坏习惯也是可以改的,但性格(三观)不一样,有一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三观)是要通过大的事件,或者得经过长时期的沉淀和积累才会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所以我不会把己私之欲强加于他之身。在爱情的精神领域里,我信奉唯心主义,也许有人会说:“可很多人也信奉唯物主义‘爱情’ ”,对此我给的回答还是一样:“唯物主义没有爱情,就算有这样的“爱情”,它在最高阶段,唯心主义始终会前置,因为当物质世界满足以后,人会自然而然的追求精神世界,就像14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当物质满足以后,他们开始追求精神,也就是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艺”。
2019年10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