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天天气晴朗,司马懿吩咐下人们把自己的藏书拿出去晒一晒,以防发霉生虫。他自个儿照常躺在床上。
突然,暴雨滂沱。司马懿是爱书之人,他对书的喜爱,是本能性的,不受大脑控制,直接由神经作用于肢体。
司马懿一跃而起,跑到院子里抢救藏书。
院子的一角,一个刚刚进来的婢女近距离目击了这一切:风痹已久、瘫在床上的司马懿突然身手矫健地在雨中收书。婢女吓得捂住了嘴,跑出门去。司马懿忙着收书,没有察觉。另一个刚刚进院子的人却看到了这一切。
这个人就是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
张春华尾随婢女出去。过程有点儿血腥,此处删减数百字。总之,张春华亲手把婢女做掉了。具体怎样处理尸体,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根据史书记载推算,张春华当时大约十三四岁。
张春华做掉了婢女以后,冷静地亲自做饭。从此以后,家里不再请婢女和下人,一切家务皆由张春华一手承担。
我始终觉得中国历史上有些夫妇是绝配,比如刘邦和吕雉,再比如司马懿和张春华。有其夫必有其妇。
司马懿得知此事以后,对妻子大为器重。从此也更为谨慎,认真装病。
这一装就是好几年。
司马懿的“病情”时好时坏,在床上断断续续躺了七年,不知何时方是个尽头。
这七年,曹操已经荡平北方,杀光袁绍的子弟,还兵邺城,荣升丞相了;这七年,兄长司马朗在基层锻炼,历任三地县长,最后当上丞相主簿(秘书长)了。
这七年,自己却在床上整整躺了七年,肌肉功能都要退化了。司马懿有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我不清楚。但我想,他应该明白了一点:不要轻易和曹操斗。
北伐归来、春风得意的曹丞相,究竟有没有忘记七年前那个装病在床的司马家老二呢?
答案是——当然没有。
之前七年,曹操以一个诗人的激情和浪漫,指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北伐。袁绍的青、幽、并、冀四州地盘,被一一打平。在大军回来的路上,曹操特地取道碣石。在这观海胜地,东汉末年唯一有资格看海的英雄曹操望着吞吐日月、波澜壮阔的大海,一种望见宇宙本原的感受油然而生,胸中豪气憋郁已久,不吐不快: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回到邺城,曹操就收到了来自汉朝廷的任命通知,荣升丞相。他提拔了近两年官声甚佳的司马朗为主簿,又任命名士崔琰担任丞相西曹掾,主管选拔人才。崔琰自然念念不忘十四年前见过的司马家老二,连忙向曹操推荐。而曹操帐下的首席谋主荀彧,竟然也力荐司马懿。
其实不需要你们推荐,我也早想再会会他了。
曹操找来当年那位使者:还记得司马懿吧?
使者心想:废话,这七年来我就没干别的。
你去把他请来吧,我要任命他为相府的属官。曹操顿了顿又说:“如果他还不肯来,就逮捕。”(若复盘桓,便收之。)
使者心想:老大,我就喜欢你玩干脆的。
使者来到司马懿的府第,惊奇地发现三十岁的司马懿正喜气洋洋地坐在堂上恭候。
七年了,太久了。再不出山,天下都要统一了。天下统一了,就没我司马懿什么事儿了。
使者一怔,揉了揉眼睛:这就是我监视了七年的司马懿?前两天还气息奄奄,怎么这病说好就好了?
丞相命我来征辟阁下,丞相还说,如果你……
我去!
使者后面的话被噎了回去。他永远不会明白,聪明人之间是不必把话说透的。七年之前,曹操没有征到司马懿,七年之后断然不会仍征不到。曹操用不了的人,断然不会让他活在世上。
日本的一个段子,放到三国仍然适用:一只鸟不肯叫,怎么办?曹操会逼它叫,刘备会求它叫,司马懿会等它叫。
但是,听起来“等”似乎是最被动的办法。如果曹操迟迟不来第二次征辟司马懿,那这七年,甚至司马懿的一辈子,岂不是白费了吗?
不会的。司马懿的“等”,不是消极的等待。因为他心中有数:曹操有必用我司马懿之理。
曹操与袁绍的抗衡,一定程度上是寒族势力与世族势力的抗衡。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多有案牍小吏、行伍军人被提拔到高位的。而曹操本人,更是所谓的“阉宦之后”,为世族所鄙视。所以,曹操必须拉拢一批世族在他帐下,以表现出他的政府向所有人开放,从而争取更多的人站到自己这一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河内司马氏,无疑是当地世族的一大代表,属于必须争取的对象。这是其一。
司马朗在曹操的府中任职,在人事任用上能说得上话。而从名义上讲,曹操还是司马防的门生故吏,自然应该用司马懿。这是其二。
其他与司马氏交好的世族,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保举司马懿、进而与司马氏进一步修好的机会,以延续世世代代的交情(所谓世交),比如崔琰和荀彧就出手了。这是其三。
以曹操的用人风格,目前为止还真没有过他用不上的人才。他一定不会轻易放过这个七年前拒绝过他的年轻人。这是其四。
那,回到老问题:牺牲七年时间,代价是不是太高了?
司马懿如果当年直接出仕,官位难以凌驾兄长之上。司马懿拒绝平庸,他永远追求直逼目标的捷径;尽管有时候这捷径看上去反而像绕远路,但最后的事实总能印证他的判断。因为有两句老话,一句叫“以退为进”,另一句叫“欲速不达”。
更关键的是,司马懿第一次如果直接应征,则根本无法在广大应征者中引起曹操的注意。注意力资源,有时候是比官位更重要的资源,是一种官场晋级的潜在资源。得到上级的器重,职未必高,权一定大;如果被上级忽视,职再高,却可能是个虚位。
况且,《易传》上说:“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作为未出茅庐的司马懿,直接出山和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这些超一流的谋士们PK,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这七年,司马懿并没有白躺。他大量地读书,有了更深的体悟;他修养身心,把韬光养晦的功夫修炼到了极致。
十年磨一剑,今朝试锋芒。
潜龙出山,司马懿终于有机会直接挑战相府的智囊们,开始自己的官场生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