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慎(一六八七年——一七六八年)。 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 。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苍玉洞人、糊涂居士、放斋之。福建宁化人 。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 方十八九岁,寄身萧寺,昼为画,夜无所得烛,从佛光明灯下读书。其艺既擅,出游豫章,历吴、越,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年)至扬州鬻画, 人争客之。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 以母垂老,不欲远离,乃奉居扬州, 又三年乃返闽,郑燮赠以诗。乾隆三十三年(一七六八年)年八十二,尚作花卉册。黄慎的绘画、狂草书法、 诗文(有《蛟湖诗草》),被称三绝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代表作有: 《八仙星聚图》、《啮榴戏婴图》、 《商山四皓图》、《关山风雪图》、 《沧波钓叟图》、《东山觞咏图》、 《天砚图》、《老翁击磬图》、《山谷听琴图》等。
我们看看黄慎的行迹:
青少时期长居宁化老家,三十三岁第一次离家。游建宁,北行入赣,至宁都,瑞金,赣州,入广东,复北上南昌、东至南京。三十三岁至三十八岁五年在赣粤原途往返,沿途作画鬻画谋生。 壮年时,三十九至五十一岁居扬州。 活动于扬州南京一带作画鬻画。五十一岁返故里宁化至六十五岁在福建作画、鬻画、游览、访友,足迹闽省东南西北。 老年时,六十五至七十一岁重回扬州 。活动于扬州一带作画鬻画。七十一岁回乡家居,直至八十四岁终老。黄慎艺术生涯自十六岁学艺开始至八十四岁计六十余年。画作多在三十三至八十岁的四十多年期间。从一个普通画工成长为一位艺术大家,从一个底层平民最后成为一代名师。
我们再看看黄慎绘画之题材:
黄慎绘画题材之广泛与新颖,是同时代的众多画家难以企及的。人物、山 水、花鸟无不佳,尤善人物。他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和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为题材。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他的不少人物画里,多从民间生活取材,不少作品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民、渔夫等下层 人物形象,以《群乞图》为例,它取材现实生活,描写灾荒年中,乞丐们流落街头,受人欺凌的悲惨画面。在 黄慎乾隆三年正月绘的一套谓之《杂 画册》之一至之六中,有乡村老妪、 田园菊萄、垂柳知蝉、渔翁游鹤、盛夏桐花、鲜笋红杏,一派情趣盎然的农家生活。一个个鲜活率真的人物形象。
中国文人画受封建帝制的管制多,人物画题材多为宫廷画,反映的都是君王、士大夫的歌舞升平的场景,广大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尽管丰富多彩, 但是是绝对难登大雅之堂的,题材多为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黄慎人物画里也多是这些题材。但是黄慎为何还会选择纤夫、乞丐,流民、渔夫等社会底层人物形象最为绘画题材呢?
黄慎出身在平民家庭,自幼丧父,靠卖画为生,客居他乡,历尽人世沧桑,观世间百态,扎根于社会最底层,他感别人之所感,亦感自己之所感,他能深深体悟这些底层人民的疾苦,同情、悲悯甚至愤慨之心由然而 生,他将看到的最活生生的画面融之于心,动之于情,感之于理,发于笔端,一个个鲜活率真的人物在浓淡枯湿、抑扬顿挫的笔墨间跃然纸上。
他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矛盾的,也就是说他是个充满矛盾思想的集合体。他热爱生活,描绘绚烂多姿的花鸟;他骨子里文人情结,在他的神仙佛道和历史人物题材画了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他又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描绘纤夫、乞丐,流民、渔夫等社会底层人物形象,表达他对普通贫苦百姓的艰难生活深表同情、悲悯,是对当时封建社会体现出来阶级矛盾的极力批判和披露。
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现实主义有着对现实的批判性,这也是它最为本质的特点,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批判!
黄慎反映社会底层人物题材的绘画作品是现实主义绘画最精彩的一部分,是中国绘画史上体现现 实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是胆识,是才华,是雄略,黄慎无愧为中国古代画坛之豪杰!
诗曰:
一叶瘿瓢荡九州,半来风雨半来秋。
且留翰墨千金纸,撒向人间爱与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