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车驷马”是汉代退休高官的标配——车行天下系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汉代交通发达,路况好,在官场,马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汉代官员正常退休或免职后,皇帝赐给黄金和车辆,既是养老的物质待遇,也是一种荣誉,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还没来得及细考,但第二任皇帝惠帝时太中大夫陆贾因病免官后,走亲访友经常乘坐安车驷马,却是确凿无疑。《汉书》卷七十一虽然是人物传记,但其中提到马车的地方就有十多处,这里只对与皇帝恩赐退休或退职官员有关联的作些介绍。

汉元帝时,丞相于定国因为灾害、流民、盗贼、选拔官吏等问题屡次受到皇帝的责备,无法在朝廷里再待下去,先后上书谢罪、上书自劾,最后以病重为由坚决辞去官职。走的时候,元帝赐给他安车驷马(四匹马驾的平安车,是当时高级官员的标配。)和六十斤黄金。于定国历仕昭帝、宣帝、元帝,可说是三朝元老。他从监狱小吏干起,一直升任朝廷主管司法的廷尉,量刑时执法审慎,同情弱者,遇疑从轻。所以宣帝时朝廷给他这样的评价:“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而张释之是文帝时期的法律家、最髙法官,把他们两人放在一起,可见对于定国评价之髙。于定国还有个绝活是酒量特别大,喝几石酒仍然思维不乱,不影响工作,尤其是在农历十一月那种季节,他喝完酒审查评议案件更加精细明察,与“李白斗酒诗百篇”有得一拼,也算是官场一奇。

在那次灾害、流民风波中,按照当时的认识水平和官场惯例,大家都把责任和怨气归结到了朝廷主要执政高官身上,因为皇帝即使有错也不可能辞职,故尔与丞相于定国同时引咎辞职的还有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髙,以及稍后的御史大夫薛广德,他们同样被赐给安车驷马和黄金六十斤。薛广德回到老家沛郡,家乡人甚至把那辆安车悬挂起来子孙相传,当作很髙的荣誉,据说这种“致仕悬车”的做法在古代已有先例,历史学家班固将其称为“悬车之荣”。到了哀帝时期,皇帝身边想用自己的心腹,就免去了左将军彭宣的官职,命他以关内侯归家,同样赐给他安车驷马,但黄金不是六十斤而减为五十斤。

但是这种恩赐也有例外。回到老家的彭宣因为一次日蚀现象,官运重来,被一个和他同名不同姓的官员鲍宣举荐重回朝廷,一直升到大司空,封为长平侯。后来哀帝驾崩,大司马王莽(就是后来篡汉的那位新莽皇帝)秉政专权,彭宣再次提出辞职申请。王莽怨恨他不和自己合作,所以破例没有赐给他安车驷马和黄金。由此看来,制定制度的是人,破坏制度的依然是人。

作为个体的安车驷马,是高级官员的待遇和身份的标志,但要是形成了车队,那就代表气势、人脉和排场了。宣帝时疏广任太子太傅,他大哥的儿子疏受任太子少傅。过了五年,疏广想起“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和功成身退的古训,对侄儿疏受说了一段感人至深可以流传千古的话:“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叔侄俩毅然称病辞职。皇帝在恩赐时特地增加了二十斤黄斤,皇太子也赠送了五十斤。官员故旧纷纷到长安东郭门外饯别,送行的马车有数百辆之多,一时举杯频频,叮咛声声,土尘滚滚,百姓争相围观捧场,极当时之盛。

疏广是东海兰陵人。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为后人命名地名时不叫兰陵市而称枣庄巿鸣不平。据说兰陵是屈原命的名,有“圣地”之义,改名后既没了兰陵令(荀子)、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作者)的历史联想,也失却了李太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文学意境,可为一叹。(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二年(甲午,公元前87年) 春季,正月,汉武帝在甘泉宫接受诸侯王的朝见。二月,前往县五柞宫。 汉武帝病重,霍光哭着...
    李炫成阅读 1,759评论 0 2
  • 淹没在人潮人海, 灵魂超脱于芸芸众生。 站在高处远眺, 他就像与世隔绝的孤岛, 冷看着波涛汹涌的海水, 拍打在岸上...
    末代教皇阅读 172评论 0 0
  • 周末迎来了20+的中学同学聚会,这次聚会筹备了很久,虽然还有很多不够完美的地方,但就凭着大家的一腔热情,以及...
    尾巴没有了阅读 270评论 0 0
  • 清晨 我跑过你的山路 呼吸过树木吐出来的氧气 然后还看过 山巅上云朵里的日出 与几个跑者迎头跑过 微笑着打声招呼 ...
    莫莫莫莫不候阅读 4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