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家好像都非常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甚至见到一些做微商的朋友经常在朋友圈里发什么逆向思维的话题。说实话这个的确是很多中国学生所欠缺的,如果你仔细观察我们职场中的一些职场新人,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他们总是在走极端。
第一个极端是完全的服从,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安排做什么就完全去做什么,工作之外的事情基本不会主动去做。而另一种呢就是完全的不按套路出牌,自己想个什么就是什么。我之前在带团队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同事,在跟其他团队长交流的时候,大家居然普遍喜欢第一种服从性的员工,问其原因,好几个都说,我希望团队不出乱子就行了,年终考评的时候只要不是最差的那个团队就OK了。
在这样的氛围下,对于新人来讲非常的不利。当我们在职场工作多年之后,仍然还是“小绵羊”式工作作风,在职场中是很难有突破和发展的。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篇文章就是麦肯锡的“逻辑思考”,帮助我们用零基思考和假设思考,在当下场合创造性的打造正中靶心的“新答案”。
思考过程中每个人的“感觉”不同,得出的结论不同,但是今天这篇章让我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最厉害的咨询公司之一的麦肯锡是如何教授职场新人受用一生的逻辑思考课的。本文主要从什么是逻辑思考、深入思考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有说服力以及逻辑思考有哪些不足等方面,希望对本文能够真真切切的帮助我们,也期待大家的反馈。
01
何为逻辑思考
说到逻辑思考我们就不得不提最近比较火的节目《奇葩说》,通过一个辩题,由正反双方进行开杠。通过弹幕我就很容易看得出观众还会很“理性”的,不论辩手在辩论的时候是不是声泪俱下,好像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他有没有跑题上。但是这个不够具体,大家都是在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判断,那有没有一种标准的方式来给我们说明怎么样的逻辑思考才是好的逻辑思考呢?
美国幽默家哈伯德说:思想家帮助人们进行思维,因为他们给别人定下了思维的方式。没有哪一个人能闭门独自写作或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但是为了创造出有形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就有必要将思想表达出来。
著名日本作家大岛祥誉在他的著作《麦肯锡入职培训的第一课》中这样讲到:“麦肯锡真正的'逻辑思考'是'批判性思考(通过深刻洞察得出自己的想法),逻辑性展开(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至于具体的思考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三个步骤进行训练,相信人人都可以掌握。
- 亲自确认前提条件(查看条件是真的吗?)
- 深入查证(为什么会是这样?)
- 持有属于自己的意见
比如说,在具体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按照这样的操作步骤进行思考:
首先,我们就要积极的去确认这项任务,到底要做什么。
其次,理解做这件事儿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明确问题的初衷。
最后,执行,得出结果。
但我们平时说起“逻辑思考”,总感觉像是在讲大道理,而且感觉很是麻烦,甚至有些人听到那些繁琐的步骤之后,连想要学习的欲望都没有了。这么说,真正擅长“逻辑思考”的人,是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简洁的传达给他人,让对方开心而不是感到有压力。
小结:
这里给大家提个醒,逻辑思考能力的学习不是记住什么步骤和策略,而是能够灵活的去运用,那些方法和步骤仅仅是为了帮助我们去理解的,并非去原版照抄的。只有在平时的运用中我们才能够对逻辑思考有更深的理解,思考问题也会越来深入。
从思考的角度来看,世间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就是“思考的浅的人”和“思考的深的人”。思考的浅的人多数是属于平时不怎么思考,而且也意识不到自己不思考的人,就慢慢变成了“思考的浅的人”。那到底怎么才算思考的深入的人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深入深入思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以便我们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
02
深度思考的核心
说实话对于思考这件事儿最开始我也没什么自信,甚至跟人辩论时总是以自己无话可说而告终。但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被老师的一次表扬点醒了我。在答辩的前一天拿着论文让导师帮忙最后的审核,导师说你的内容不错,但是逻辑不通,标准的一手好牌被你打的稀烂。然后给我批注,以及更改的方式。经过一晚上的修改。在第二天的论文答辩中,我是唯一一位被答辩导师表扬的学生,老师说:“这位同学回答问题时脑子很清楚”。
莫琳·希凯在《深入思考: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一书中提到: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如果我要想在事业和生活上取得成功,我必须练习倾听的技能;不只是偶尔倾听,而是时时刻刻地倾听;不仅仅倾听他,而且倾听团队、客户和所有利益相关者。
我只想通过这个故事给大家讲,逻辑思考跟其他的技能不一样,只要你在大脑里有这个意识。自然而然的就会想的越来越深入,所以现在“想的浅”没有太大的关系。
想的少的人面对问题时总是会觉得“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了”“以前就是这个样的”甚至还会习惯性的脱口而出“大家都这么觉得”,这种对事情没有怀疑精神的人基本上不会成为想的深的人。就比如我们看新闻,很多人就是会摆出一副'早就预料'到的姿态,但事实上他们是过早的给自己的认知形成了闭环。
深入思考的核心就是从“怀疑”开始的,也可以用另一个词儿'批判'来说明。或许这些词语听起来似乎让人反感,但实际上并不会。这种思考方式甚至反驳,反而会让周围的人都对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这个就是深入思考的核心,批判性思考。
所谓的批判性思考是在想当然的答案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往深挖掘的意思。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批判性思考的三个基本方法和锻炼批判性思考的五个习惯。(请记住:方法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的,而不是用来背的。)
1、批判性思考的三个基本方法
- 明确目的是什么:比如网上购物跟卖家发生了矛盾,比如发错货了,物品有质量问题。那我们要明确的是跟卖家争吵不是目的,解决我们的问题才是。所以把重点转移到解决我们的具体问题上才是正事,而不是各种投诉,打电话。
- 明确思维模式框架:思维模式框架遇到的最大阻碍就是我们长期养成的“思维定式”,遇到问题了就是投诉,你给我造成麻烦了,我也不会让你好过。就比如我昨天买了一个单反的内存卡,但是给我发错货了。换成之前我估计不仅投诉卖家还会投诉平台,但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直奔主题。我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我更换内存卡,思考的问题压根儿就不在什么赔偿,邮费上面。
- 不断的进行发问(so what ?):这个其实就是通过让我们不断的进行发问,比如然后呢?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不这样进行会出现什么结果呢?等等,将现有的结果作为问题继续发问,以求找到现象背后真正的问题。
2、锻炼批判性思考的五个习惯
在上面进行的批判性思考的基本方法中,提到的不断发问,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最多的,也是最能锻炼我们批判思维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到底是哪五个习惯。
美国作家摩尔和帕克出版的《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中特别强调:批判性思维的主旨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当我们考量某个主意好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在进行批判性思维。由于思想决定行动,我们如何考量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往往就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是否明智。
- 说话更加“具体些”:比如说,中午吃饭时,你不想去了,给同事说帮我带一份饭。你就不能说,随便帮我带份饭吧。而应该说,帮我 带份某某家的蛋炒饭,或者某某家的鸡米饭,少放辣等等。具体的事情让我们在思考的时候考虑的会比较全面,而不会出现频繁的来回询问。
- 不要随波逐流:这个是最常见的一种“浅细考”的现象,大家觉得好,我就觉得好。好与不好,尝试着让自己给出理由而不是总是听从他人的建议。
- 事物之间的联想:比如很多商家在国家开放二胎的政策一出台,马上就预测到关于母婴产品的市场,然后开始进行布局,很多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联想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 区分是事实和个人感受:现实中很多人将事实和主观感受搞混了,比如今天天气真暖和。这个就不是事实而是个人感受。水温50度,对不同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水温50度是事实,天气暖和就是个人感受。尽管这些都是我们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日常的聊天说话嘛,但是主动把事实和个人感受分开,就可以养成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 别让对话模糊不清晰:比如同事之间的对话:
领导:上次交代给你的事情,做得怎么样了?
职员:在做呢,还在进行中。
领导:那尽快哈,这边还挺急的。
职员:好的,我尽快向您汇报。
这种描述就非常模糊,如果我们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发现这样的对话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只是让员工知道,领导在问这件事儿。到底有多急,不知道。汇报什么内容也不清楚。
小结:
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提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会让人变得更聪慧,这两者同样重要。就像有人说,与放弃批判性思考的人辩论就如同给死人服药。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技能不是让你在一时一事上精明起来,而是让你总体上更加明智。
无论举足轻重还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你越多地运用批判性思维,你的思维就越经得住考验。
03
培养“逻辑性+批判性”的全新思维
上面我们讲了关于逻辑思考以及深入思考的核心,但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逻辑思考和批判思考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仅仅有逻辑性,你会发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其实是符合逻辑,但是不符合现实;还有一些是不符合逻辑,但是它就是存在。如果仅仅拥有了批判性,没有逻辑性就很容易形成为了杠而杠的情况。
想要在职场中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就需要我们在逻辑上说得通的情况下进行批判性设定,这样的话就便于理解,也更容易实施计划。来一起看个职场中最常见的例子。
比如我之前在一家公司平时加班很多,年假也是一天没用。但是公司确实还是很忙。这时候我是怎么实施自己的休假计划的呢?
第一步:公司的规定是休假必须提前一周进行申请,所以我提前计划请加的时间(这是前提)。
第二步:领导最近忙的项目虽然自己不是主要负责人,但也参与解决一些功能性问题(深入观察问题)。
第三步:开始行动,现在项目很紧张,直接提出下周申请的话,可能会被拒绝。所以主动跟领导说,预计的是下周要休假的,但是感觉项目很紧张。我目前是这样决定的,先申请休假,如果项目的问题在这周没有得到解决,我就取消休假。
通过这样的策略,领导不仅给我批了假,还告诉我说:“小杨,你这个精神很好,没关系。该休假休假,有了好身体、好心情才能好好工作嘛。”
这里主要用到的就是逻辑性+批判性的思维,公司项目很紧张,需要大家加班劲儿解决项目问题,在这个时候你选择休假,明显不太符合常理,所以我对自己的这种行为进行稍加修改,把休假的事情提到项目之前(原本就打算下周休假的),看上去就很合理。但是呢,明知道项目很忙你还请假又显得没有责任心,所以我就主动提出支援项目,如果下周解决不了,我就不休假啦。
让领导看出我对工作的态度,但是本周申请的休假申请,领导还是会批的,因为已经说了,如果解决不了就取消休假,但如果解决了就会去休假嘛,公司休假的前提是提前一周进行申请。
最后尽管项目上有些问题没能解决,领导还是准许我休假。
小结: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事例,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够以小见大。类比推理生活中其他的一些事情。也希望我们能够很好的掌握这种“逻辑性+批判性”的全新思维。
04
总结
大家都开始意识到思维逻辑的重要性,这是好事儿,但是还是有必要提醒一点儿,不论学习什么一定是为了用而学的。很多朋友买了很多书,很多课,虽然也跟着去学习了,但总是觉得学完之后并没有多大收获,有的甚至陷入这种为了学而学的恶性循环。
批判性思维不是教我们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为了能够让我们更加看清楚事情的本质。我们拥有“逻辑+批判”的全新思维模式之后,完全可以做到让自己进行自我迭代。时刻进行自我反省,不论一件事儿是好还是不好,都值得批判,并从中提取对我们有价值的内容。
希望本篇文章能够给各位条友带去不一样的收获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