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20年3月2日)
- 全文共2071字 -
- 阅完需6分钟 -
2020年的农历新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年前回老家时的那股兴奋劲儿,早在到家后的那几天,消失殆尽——因为疫情加重,不敢出门。
自打记事以来,在老家度过的每一个新年都是热闹欢喜的。虽然年味慢慢的变淡了,但是人情往来依旧融洽,这也让丧失了很多传统风俗的老家新年,变得有温度。
然而,一场疫情让仅有的期待也落空了。今年春节,除了年初一到阿姨家(母亲的妹妹)过了一下牌瘾,之后就几乎没再出过门了。而后的几天,就如网上吐槽的那样,每天卧室厕所厨房三点一线。
01
每天刷着手机里各地的疫情消息,关注着一线的新闻。有些事像是一颗颗的催泪弹,看完之后心中难掩波澜。医护人员签下生死状奔赴前线、解放军战士、各界人士不眠不休的运送物资、生活并不富裕却慷慨捐助的普通人......让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团结,也对祖国的抗危机能力信心爆棚;此外,举家生病却求生无门、从拥有温馨一家到父母双亡的普通武汉人,被迫分居隔离的一家五口......在疫情重灾区,这些呐喊着的绝望着的人们,又让人感到心痛与无奈。
若不是这场疫情,这其中的每一个场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人生中最为曲折坎坷的一段经历。而这些,几乎发生在武汉每个人的每一天。
02
除了关注着“抗疫一线”的进展,老家周边的疫情动态也让人提心吊胆。
我的老家是江苏中部的一个沿海小村镇,平日里,宁静祥和、闲适惬意。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规律,晚上出门蹦迪的人少之又少。
随着市里各镇确诊病例的出现,小镇上的大多数商家都被通知歇业了,只留下生活所需的几个场所。菜市场、超市的入口几乎都被拉起了警戒线,进去买东西需出示身份证、每天菜市场的门口都在上演着刘德华与梁朝伟的经典一幕。各个村里的路口也被封了起来,只准村里的人出去,不许外面的人进来,村委召集了一批“志愿者”每天在路口看守。
说起这批“志愿者”,有个小插曲还挺有意思的。我的母亲,在村里算是“情报”比较灵通的人(这回在老家呆了这么久,也算是看到了老母亲在这“谍网”中扮演着的重要角色),平日里经常会有人上门来闲聊唠家常。
尽管处于疫情的紧张时期,但因为村里几乎没有去武汉工作的人,因此大家的警惕心理也下降了许多。一个村子里的人在这个时候,虽会形式化的戴着口罩,但还是会到以往常去的人家串门聊天。
我家地处南北村的中间地带,属于南北村的交汇处,不管是村南的人往村北走,还是村北的人往村南去,都得经过我家,再加上老母亲为人随和,就算是疫情期间,依旧有上门走动的人。
那天,村书记老婆和以往一样吃完中饭来我家串门,说起了村里召集志愿者的事情。刚好村书记来我家找他老婆,听到我们正在说志愿者的事,他忿忿不平地接过了话题:“嗬,什么志愿者啊?狗屁志愿者!都是些不给钱就不干活的势利鬼!”村书记挺了挺胸膛,双手往腰后一摆,扯了扯嗓门继续道:“国难当头,找这些人去村口值班还要政府给钱!那是发国难财!我去值班是分文不要的,党员就得在这个时候站出来,给国家做贡献!你们说,我说得这个理儿是不是得在这个位置?”说完从背后抽出右手,伸出了个大拇指。
我被村书记这番激烈的言辞震惊了。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一个小小的村书记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
在这之后的几天里,经常能看到这些“志愿者”,穿着红色背心,戴着个红帽子,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村子里的水泥路上走南往北。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些志愿者,竟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者。不免让人觉得生活不易,确实应该要给付出劳动的他们一些物质上的回报呀。
03
农村真的是个神秘的地方。江苏的农村大多处在平原上,没有四川层峦迭起的复杂地貌,亦无大西北广袤无边的自然风光,更无北国冰天雪地的壮观冬景......只有应四季而变的田园景致、静静流淌的蜿蜒小河,还有一幢幢沿着道路规律分布的房子。如此平淡无奇的地方,为什么会用“神秘”来形容它呢?无人不成故事,老家的神秘就在于每天忙碌于其中的村民。
疫情发生后的一天早晨,我朦胧之中听到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起床后,母亲神神叨叨的跟我说:“诶,你等会儿吃个鸡蛋吧。”
- “鸡蛋?今天不太想吃,你们吃吧。”
- “唉,吃不吃随你。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刚刚你大姑来了个电话,说不知道谁家的猪啊,今天早上产崽了。”
- “哦,这年头还有人家养猪的?”
- “这不是要紧的,好玩的地方啊,说是产下的这头猪崽子,竟然开口说话了!”
我心里不免想笑,这么拙劣的谣言都有人信?又好奇地追问下去:“说啥了?”
-“说呀,今年的灾情很严重,家家户户今天呐,都得吃个鸡蛋,才能保佑今年平平安安的。”
事实上,我妈也是不太信的。但是当人处于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得不到想要的信息,又无计可施的时候,就会听信自己所在群体一致认为正确的信息,以此来消除内心的不确定性。
后来我才知道,上当的人还不少,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时听一个发小吐槽:半夜迷迷糊糊中被老妈喊醒,说要吃个鸡蛋,想都没想就吃了。
想必第二天起来,知道真相的他,心里也是又好气又好笑的吧。
诸如此类的怪谈,从小到大在饭桌上也听到了不少。若是放在小时候或许就信了,小小的内心世界还会被震颤一下。而现在,对大人之间口耳相传的一些事情,已经不再觉得神神乎乎的,取而代之的是为他们科普真实的信息。
到2月29日,江苏已经连续11天没有再新增病例了。应急响应也早已调整为二级。
这两天,村子里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通向南北的水泥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开始多了起来,还有那些闲不住的村民趿拉着拖鞋,或一个人悠闲地走着,或三五人热乎地聊着。
事实上,疫情虽然有了明显的好转,但还未结束。憋闷了一个多月的村民们,已经按捺不住地想要找回往日的热闹。但毕竟春天才刚刚开始,这两日倒春寒又开始了。担心的心情似乎胜过了胜利的喜悦,何况这胜利还是并未达到的。
不知道对于已经属于低风险区的小镇来说,我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但我心里明白,待寒冷真正过去,我们就能卸下厚重的冬衣,自由地呼吸满地的芬芳,沐浴温暖的春光了。
- 写于2020年11月27日:
如今,当全世界都向中国投来羡慕的目光时,再重读半年前的这篇文章,心里突然充满了感动:不正是全中国每个城市每条街道每个村庄的不懈努力,才换回了如今宝贵的自由吗?村书记也好、红马甲也罢、还有每个闭门不出的普通人、前线的白衣战士......华夏大地团结一心,为这场全国性的胜利贡献了力量。经历过这些,相信每个炎黄子孙的内心都是自豪的,“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中华)家”。
疫情仍未结束,冬天又来了。外防输入的压力剧增,防范意识依旧不能松懈——勤戴口罩、勤洗手,保护好自己与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