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行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余秋雨的名句早已耳熟能详。2017年12月西成高铁开通后,去四川旅游的想法愈发强烈。女儿今年大学毕业,并顺利入职。一家人商量好在中秋节假期前往成都,女儿也提前做好了旅游攻略。

D1,坐着西成高铁去成都

我们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乘车到西安北站与在西安工作的女儿会合,开始我们的成都之行。

这是我和妻子第一次乘坐高铁。7时05分从西安北站出发,风驰电掣,一路向南,穿越关中平原、秦岭山脉、汉中平原、巴山山脉,9时30分到达广元,进入四川盆地。高铁在广元站短暂停留后,继续平稳快速地前行。窗外,天空飘着细雨,丘陵与平坝交错,田野翠绿,江水奔流,烟雨朦胧。11时05分抵达成都东站,换乘地铁到府青路,入住提前预订的客栈。

星鸿社火锅店

到客栈,先安顿下,洗了把脸,然后准备吃饭。

火锅、串串香、钵钵鸡,吃什么?火锅!大家不约而同。按照网上搜索所指,在背街小巷七拐八拐,来到了星鸿社火锅店,一个老巷子里的苍蝇馆子。虽然过了午饭时间,但是顾客依然很多。我们找张桌子坐下,要了个鸳鸯锅,选了五荤两素,红油翻滚,辣而不燥,香而不腻,越煮越香,越煮越辣,一家人吃得是满头大汗、酣畅淋漓。

了解一座城市,要从参观博物馆开始。

成都博物馆有一大一小两个“镇馆之宝”。这个“大”指的就是重达8.5吨的镇水神兽石犀,《蜀王本纪》有载,“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以厌(压)水精。”小”指西汉时期的“经穴漆人”,是中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人体经穴模型。

博物馆出来,是天府广场。广场的平面是一个八卦太极飞鸟图,广场整体被中间的曲线平均的分为了两个部分,局部下沉的广场位于广场东侧,而西侧则是用于观赏性的音乐喷泉,广场的正中是古代蜀国的吉祥物太阳神鸟图案,广场正北方是毛泽东雕像。千百年来,成都的城市中心一直都是天府广场。

我们赶到杜甫草堂与武侯祠时,已过闭馆时间,只好在门口匆匆打卡留念。转身去附近的锦里古街和宽窄巷子。

成都旅行,一定要去逛逛传统街区锦里古街和宽窄巷子。锦里古街以清末民初建筑风格呈现,融合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俗文化。宽窄巷子由古蜀国王开明帝始建,后经清代将领年羹尧扩建为满城,供满蒙八旗子弟及其家属居住。美食方面,宽窄巷子多为环境优美的餐厅,而锦里则以地方特色小吃为主,类似西安回民街。成都夜生活丰富,各酒吧均有驻唱表演,宽窄巷子更具文艺气息,锦里古街则更为亲民,各具特色。《》

D2,春熙路乘车前往青城山和都江堰

成都的商圈很多,但最出名的两个地方,永远是春熙路和太古里。太古里是一座开放式、低密度的街区形态购物中心。纵横交织的里弄、开阔的广场空间,呈现出不同的都市脉搏,同时引进快里和慢里概念,树立起国际大都会的潮流典范。这里繁华的不仅是街,而是飞扬的潮流。春熙路是成都的过去,太古里是成都的未来。

逛完太古里,上午10时在犀浦乘高铁到青城山。

青城山

青城山地处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坐落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 “华西雨屏带” 中北段,为邛崃山脉的分支之一。其背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因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而得名,最高峰老君阁海拔 1260 米。

青城山分为前山与后山,以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的景致闻名,享有 “青城天下幽” 的美誉。同时,它也是道教重要圣地,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结茅传道,使其成为道教正一派(又称天师派)的发祥地,并与武当山、崆峒山、龙虎山一同被誉为道教四大名山。

步入青城山门,“青城天下幽”五个大字映入眼帘。林木遮天蔽日,云雾缭绕峰峦,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清香。山道盘旋,拾阶而上,林木青翠,环境幽深。幽深的山谷,被茂密的植被层层包裹,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细碎的光影。山间的小径蜿蜒曲折,像是一条灵动的丝带,引领着游人深入山林的腹地。沿途溪水潺潺相伴,清澈见底的溪水在石头间跳跃、流淌。

山脚石壁题刻有“云根”二字,意为“深山云起之处”。雨亭,相传杜甫游青城山时突遇大雨,在路边古树下避雨,后人在此修建了避雨茅亭,亭联是王维的《山中》:山路原(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游山道上亭阁遍布,多以原木留皮 随势造型,或三角形或八卦形,有单檐也有多檐,结构为单体、套亭、廊亭各种样式,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烘托出幽深奇险、雄秀灵奥的特色。

我们一路攀登至月城湖,抵达缆车处时,才发现不过刚到青城山半山腰。途中并未偶遇传说中的白素贞,也没见到武侠故事里的余沧海。无奈山高路远,受限于时间,我们只好放弃继续上行,下山赶往下一站——都江堰。

都江堰宝瓶口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无坝引水,与水共生!都江堰以鱼嘴分洪、飞沙堰排沙、宝瓶口控水的精妙设计,让岷江从“水患之地”蜕变为“天府之国”。这座2200岁的“活文物”至今润泽千万亩良田,诠释着“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智慧,更启示现代人:顺应自然远比征服自然更持久。

伏龙观建于离堆之上,三面环水,相传为二郎神降服孽龙之处,孽龙就被锁在离堆下面的深潭里,是灌阳十景之一“寒潭卧伏龙”的所在地。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殿内陈列着汉代李冰的石像和堰工石像。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观后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远眺,飞沙堰、宝瓶口等古堰胜景以及青山群峰的美景尽收眼底。

过安澜桥到鱼嘴,望着浩瀚江水,感叹其气势之恢宏。想起李冰父子“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名言。这六字治水真经,不仅体现了古人卓越的治水理念和思想,也对现代人的人生治理以及企业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都江堰蓝色的眼泪

夜色渐浓,岷江水缓缓流过桥底,水面在灯光映照下泛起淡蓝光泽,宛如流动的蓝绸带,轻轻拂过古老的桥墩。这蓝色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柔和而神秘,让人想起关于海洋与眼泪的传说。站在南桥上,耳边是岷江水奔腾的声音,江边凉风吹走了夏天的炎热。

天色已晚,没时间逛灌县古城了。我们自景区出来进入市区,夜幕下的都江堰,在灯光映衬下,都守府官邸、桥廊和岷江支渠显得如梦似幻,街头的藏族锅庄舞表演令人难忘。

都江堰坐落在川西平原与阿坝藏区的的交汇处,是连系高原与内地的重要纽带。行走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身着传统服饰的藏族同胞,浓郁的民族风情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作为一座以千年水利奇迹闻名的旅游城市,都江堰不仅承载着灿烂的历史文明,更以其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魅力之地。

末班车没赶上,我们打车回成都。

D3,三星堆:青铜迷雾中的古蜀神国

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位于广汉市鸭子河南岸,因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有“三星伴月”之美称(据考证是残存的古城墙)。三星堆文化从夏代晚期延续到商代末年或西周早期,距今约3000至5000年。

1929年,四川广汉农民燕道诚在挖水沟时,意外发现了大量玉器,揭开了三星堆的神秘面纱。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设有“世纪逐梦”、“巍然王都”与“天地人神”三个展馆,展出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1500余件(套)文物,全面展示了三星堆考古成果。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祭山玉璋、金杖等文物,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用途和象征含义众说纷纭,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李白《蜀道难》中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古蜀文明从蚕丛氏称王开始,历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氏族统治。约前11世纪,蜀国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为“牧誓八国”之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伐灭蜀国。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文明的独特性和高度发达程度令人惊叹,但其起源一直是考古学界的难题。约3000年前,三星堆文明突然消失。遗址中未发现明确的文字记录,这与同时期其他文明形成鲜明对比,如中原地区的甲骨文已相当成熟。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没有留下文字记录,实在令人费解。漫步在三星堆的遗迹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老灵魂的轻声细语,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有真正的文物,才能带你了解历史。

川戏

参观完三星堆博物馆后,回到成都。中午品尝了川菜,饭后回客栈退房,准备返程。回西安车票紧张,只抢到1张高铁票,但幸运地抢到2张硬卧票。看我们的乘坐硬卧时间还早,女儿特意给安排了看川戏演出,品盖碗茶,看川剧变脸,体验地道的川蜀风味。然后自己赶到犀浦,乘高铁回了西安。

一壶川红功夫茶刚沏好,台上锣鼓骤响,川剧变脸艺人挥袖转身,脸谱瞬息万变,引得满堂惊呼。茶香氤氲中,变脸绝技与长嘴壶茶艺同台竞演,传统技艺的张力令人震撼。一场演出大概70分钟,川剧中有代表性的桥段(抖空竹、皮筋顶灯、云袖舞、茶艺表演、变脸等)轮番上场,观赏性与趣味性兼得。

看罢川戏出来,我们赶往成都西站,17时42分搭乘K292次列车返程。次日上午,抵达长安区引镇火车站(西安南站),回到西安。

一首歌带火一座城市。赵雷的《成都》唤起了人们对成都的向往;范炜和程渤智的《西安人的歌》则让人们感受到西安的古今交融。西安古韵悠扬,成都活力四射,西部两座重镇各具特色,不分伯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