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收获颇丰!最能颠覆我多年认知的是吴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讲解。吴老师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整篇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目标上!没听吴老师课之前,我们都是按照“教参”上那样写的教案,教学设计的重点都放在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上,重视形成性评价的老师还会加进去一些课堂评价手段。“教学目标”大多是象征性地照着英语课程标准上的理论抄写几句,再写写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okay啦。
今天,听完吴老师讲“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性”,我才知道,以前自己写的教学设计都是多么的本末倒置。吴老师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评价比重”中占40%!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各占25%,课堂评价占10%,这一点,我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也是比较震撼我的!因为,我以前总觉得,教学目标大多是写一些“官话、空话”,是用来应付上级检查用的,对于执教教师本人,用处并不大。但是,吴老师说,只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好了,有了“明确、具体、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的目标,那么,后面的教学活动和步骤基本上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了。
吴老师还指出了确定教学目标的四大要则---ABCD要则,即Audience主体, Behavior行为, Condition条件, Degree程度。也就是说,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主体是学生的需求、水平,由学生具体实施,通过具体的活动,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Who? Will do what ?Under what condition? To what degree?
通过听吴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讲解,我明白了今后的教学设计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也知道了怎样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能看出一篇教学设计的不足和漏洞,同时,也启发了我对一节课的评价标准重新思考。
下午的继续学习中,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汗颜许久,让我对自己的不求甚解、自以为是自责不已。
有个勤学好问的老师,问了吴欣主任一个我们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数都很困惑的问题:为什么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把单词学习放在后面,听力练习和课文对话放在前面?即编排顺序是先出示Let's try听力和Let's talk对话,再出示Let's learn单词,而我们一线教师总是习惯于先教会学生说单词,再教对话练习句子,单词句子都熟悉了,最后再处理听力练习的。这种困惑多年来我也有啊!以前组里教研时老师们还吐槽说,不知道编书的人是咋想的!今天有幸见到了人教版教材的主编了,可是我并没主动去问!似乎,潜意识里,我并没有把这个事儿当做多么大的一个问题去思考,也没有主动去深究到底为什么编者会这样安排,他们这样编排的意义何在。好像,私下,在内心里,我早就把这个现象解释通了:一线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把握教材,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打乱教材安排顺序,让教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还美其名曰“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可是,今天,听完吴老师讲课堂教学设计中随意举的一个例子,我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才真正的体会到了编书专家们的良苦用心!
原来呀,专家们安排这样的顺序是有特别用意的!让教师们有意去培养孩子们的单词猜测能力!(猜测生词的意思是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出版社配备的资源---动画、图片或者语音,先让孩子们接触那些鲜艳的图片和地道的语音以及生动活泼的动画,让孩子们听懂对话的大概意思,根据情境和上下文意思,自己猜测出生词、短语的汉意,然后再继续学习更多的类似词汇、短语。
哎呀妈呀!我惊呆了!同时,也被愧疚感包围了!
原来,我们以前颠倒顺序授课的做法竟然失去了这么多培养孩子猜词能力的机会!我们还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一线教师灵活把握教材的做法。
同时,这个事件的发生还带给我另一个启发,就是,我们真该好好向乡村教师们学习!学习她们身上的那种深入钻研的精神,那种谦虚认真的态度,还有那种如饥似渴的学习劲头!最令我震撼的是巩义市外国语小学的孔维维老师,这么多天的学习中,每天都认真反思、积极总结,每天都写出来一篇学习心得,有思考有收获,有反思有做法,一言一句皆发自肺腑,绝没有那种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的感觉。
我在反思自己。。。。。。前几年,我的学习机会也不算少,思考的也不算少,也是收获满满、欣喜而归。可是,我总结出来了多少?我写出来了多少?我真正运用到日常教学中的又有多少?还有,我把学习到的心得体会传达给其他老师们的又有多少?
有思考就会有收获,有反思就该有行动。我想,我会的,我会好好消化吸收今天的学习内容,好好反思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我也会把这些想法、思考运用到我的教学中去,还会影响带动其他老师一起进步!
教学研究,反思总结,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