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本书的第四部,致富之路及富兰克林的年表,第四部分内容写于1789年11月13日至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去世之间,这部分内容跟第三部,主要是讲自己在政治方面的经历,内容比较繁复。
富兰克林编写穷理查一系列历书25年,作为最后一期的序言“亚伯拉罕大爷的讲话”(后以“致富之路”闻名于世),主要劝导人们把勤奋、节俭当作致富之路,进而培养美德。
【旧知】
一直认为,钱不是省出来的,平时买一个包,买一双鞋,或者给孩子买玩具,就会想:多出这几百,我也不会变成有钱人。
举个不十分恰当的例子,给孩子掏钱报早教班,几万块我毫不犹豫。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早教班有用,那你花的这几万块绝对是超值的,如果早教班没用,那我损失的也就几万块钱。
对于早教班,大家各持一说,有的人说早教没用,浪费钱还累大人。有些人就说早教很重要,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以上这两种说法我都持保留意见,老大一岁多才去的早教班,当时是出于想给他一个社交环境。老二一个多月就去了,当时是想提高自己陪伴小月龄的陪伴质量。
【新知】
富兰克林个人的致富之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勤奋和节俭。从小,富兰克林就非常勤奋地读书,手里有点零钱,总要拿去买书。12岁自己就通读了《天路历程》、《历史文集》、《名人传》、《论计划》、《论行善》,为以后的思想和保持勤奋的习惯奠定了基础。
为了攒钱买书,成了素食主义者。常常一片面包,几块饼干,或一把葡萄干,再加一杯水,就饱餐一顿,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别人吃饭的时间进行学习,也正因为饮食节制,使人头脑更清楚,领悟更敏捷。
富兰克林读书的时间也并不是像我们想的那么充裕,只能利用晚上时间,下班后或早上上班前,要么就是礼拜天,一到礼拜天,他总想方设法一个人待印刷所里读书,后来还把礼拜天定为读书日。
辗转于各个印刷所打工的日子里,大部分时间他都勤勤恳恳干自己的本行,除了看戏,买书,自己的开销不大。平时不喝酒不喝茶,只喝白开水。
后来自己创业,家里财富也增加了,他和妻子也一样勤奋节俭,不雇闲工,妻子任劳任怨折页子,订册子,看铺子,替造纸商收破布子,等等,家里吃的是家常便饭,家具也是最便宜的,餐具也是最普通的陶碗和锡勺。
【行动清单】
1.养成记账的好习惯,设定每个月的开销预算。
2.精简做饭程序(因为我和老公对“吃”很讲究),每周可以设置大小餐,把多出来的时间用来看书,或者陪娃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