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从青少年时期就有远大的抱负,立志为祖国富强而奋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毛主席青年时代写下了《沁园春·长沙》,他在词中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图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酣畅淋漓地抒发了毛主席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心系祖国,胸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远大抱负。
图片
周总理12岁的时候,在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问学生:
‘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你们来这里读书,是为什么呢?’
有的学生回答:
‘是为了明礼,而来读书的。’
有的学生说:
‘读书长了能耐,做大事,就能光宗耀祖。’
还有一个学生说:
‘我到这里来读书,是为了能够认识字,会算帐,之后好帮助爸爸记帐。’
他的话音刚落,大家哄堂大笑。老师最后问周恩来:
‘周恩来,你为什么而来呢?’
周恩来站起来,严肃而认真地回答:
‘我来这里,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的话,充分体现了少年时期的他心里就装着国家和民族,充分表达了他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图片
在关东模范学堂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的时候,周总理当时14岁,他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其中有这样的话:
‘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
这进一步表达了少年周恩来以天下为己任的求学目的,他始终是把自己当时的学习同将来报效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
后来,周总理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文,其中有一首诗写道:
‘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深刻地抒发了周恩来学生时代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坚定地表达了他革命到底、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
毛主席对少年儿童寄予无限的期望,他说:
‘儿童们团结起来,做新中国的主人。’
同学们!做为少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你们今天是幸福的‘红领巾’,明天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红旗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靠几代人的奋斗,靠这一代,更靠下一代。长江后浪推前浪,美好的未来要靠今天的少年去开创。你们将是建设伟大祖国的生力军,祖国在期待着你们。你们就像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初绽的蓓蕾,正处在人生起步阶段,只有迈好人生的第一步,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小小幼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胜任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那么,怎样才能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呢?

1951年的时候,毛主席为小学生亲笔题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57年,毛主席在苏联接见留学生时勉励他们:
‘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1953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曾经向留学苏联及东欧各国的留学生提出要求:
‘身体好、学习好、纪律好’,‘又红又专’。
许多革命先烈,在告别人生的时刻,还牵肠挂肚地惦念着孩子们的学习、成长。1936年8月2日,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就义当天给孩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念念不忘地嘱咐孩子:
‘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
1929年3月24日,革命烈士赵云霄牺牲前,在给女儿写的信中也一再嘱托孩子好好读书:
‘启明是我们在牢中生了你的时候为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小宝宝!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的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不幸者,更是无父母的可怜者。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