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方式、心智模式是首先需要去修炼的。没有这个作为基础,更大的工作量意味着积累更大的错误效应。
以下全文1700字 | 共需阅读5分钟
1
我不是鼓励说要追求走捷径,而是要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动作,不说要一招制胜,最起码也要十招之内干倒对手,不能成了女人们打架,拽头发、扯衣服,最后陷于纠缠不清。
我们不能一说到努力,就说要好好学习。你要学多久呢?一年够不够?三年够不够?五年够不够?你已经学了多久了呢?每次打鸡血,你都说要多读书,多上课,从幼儿园、小学学到现在,20多年、30多年过去了,你到底学得怎么样呢?
就像混沌社的李善友教授所说,Study和Learn是不同的。Study是攻读,比如我们大学攻读数学,什么微积分、数理统计、高等数学等,最终忘得一干二净;要Learn数学,运用数学中的逻辑、归纳、想象等能力,以过程为基础,保持终生。
因此,不能还停留在Study思维,要学会Learn。
你要好好考虑一件事情:你到底想要干成一件什么事?
把其他所有做事的冲动都去掉,先什么都不要想,就花时间把这个问题想清楚,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再去一边干一边学。
没有一个目标,没有一个准绳,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东西,就不要盲目行动,否则最后都只是竹篮打水、镜花水月,自嗨一场。
不能带来结果的任何行动,都只是耍流氓。耍谁的流氓呢?自己折腾自己啊。用是最好的学,要以输出带动输入,先想清楚你的输出是什么?
【小结】要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对得起自己的付出。想清楚,再行动。
2
不要老是想着在某件事情上消耗一定的时间,时间肯定是要消耗的,但是不要总是喜欢把日程填满。
这时候要小步试错,这件事试一下,那件事试一下,最好在真实的场景中去试,能够接触到其他的人,能够被环境所验证。对于一段时间内有效的事情,就继续跟进,无效的事情就先放下。
我们要像八爪鱼一样,伸出很多的触角,感知多个领域、多个方面,千万别一棵树上吊死,时间是有限的,没有那么多时间让你瞎折腾。
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天真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我哪能想那么清楚啊?先干了再说呗,不是说积累才是最重要的吗?
没错,这种想法很朴素很天真,但也要搞清楚到底怎么干,不然就会陷于工作量当中无法自拔。人都是喜欢天天有产出的感觉,但那些产出有没有价值,要仔细评估。有时候,从你目前的高度,可能看不清楚事实。你就要像《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所说的那样,要站高一线鸟瞰自己,或许更要再拉高到卫星的角度去“卫瞰”自己,心中要有格局,要有大的画面感,才不至于被琐碎的细节所绑架,还自以为自己很有成就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一切探索的尽头,就是重回起点,并对起点有首次般的了解。
【小结】认识你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记得要“卫瞰”自己。
3
人是一个很奇怪的动物,我们更推崇过度工作、辛苦工作、个人牺牲,而不是聪明的工作、有效的工作以及个人产出。我们容忍现状,不去改变,总是在一个管道内修修补补,而不是打开认知,跳到另一个管道上去。
李善友说,创始人认知的边界决定了企业的边界。其实,对于个体来说,一个人认知的边界同样决定了他成长成就的边界。整个人类史就是一个不断认知革命的历史。
而要实现认知升级或者认知革命,建立一个怎样的思维方式,如何思考,尤其重要。这或许就是李笑来说的“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运用心智获得解放”,而不是跟着感觉走,翻身做大脑的主人。或许就是史蒂芬·柯维老先生提出的“以原则为中心的思维定势”。
但建立一个新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如何思考,如何“做正确的事情”并且“把事情做正确”,如何提升到一个新的思想水平,这是最难的,于是很多人稍作尝试便退却了,而且几乎是自动退却的。退而求其次,就是多做事,大量重复做事,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说,思考方式、心智模式是首先需要去修炼的。没有这个作为基础,更大的工作量意味着积累更大的错误效应。
爱因斯坦说,重大问题发生时,依我们当时的思想水平往往无法解决。我们需要新的思想层次、更深层次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旧有的牢笼。任何创造都需要经历2次,一次是在头脑中,一次是在现实中。所以,头脑中的创造才是最重要的啊,头脑中的创造完全就是一个思维方式、思考水平决定的的游戏了。
【小结】所以说,思路决定出路,是有道理的。
【参考图书信息】
书名:《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李笑来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书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
译者:高新勇等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问题与行动
思考题:我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了吗?我该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