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敲字是3月19日,间隔了50多天,经历了一轮内心的波动和挣扎,才能静下心来做些记录。这五十多天,自己一直保持着“忙碌”的状态,忙着上每周十四节课程(三门不同的课程),忙着两个教研室的具体事务,忙着出差(4月份外出三次),忙着学习并记录自己购买的网络课程。从一开始充实的感觉,到慢慢开始招架不住。就像是坐在逐步提速的飞盘上,开始的得意洋洋逐渐消退,慢慢的有了混乱的感觉,无法操控“飞盘”之后,便对自己的能力开始产生了怀疑,疲惫也随之而来,内心开始拒绝一些新任务,拖延症又要浮出水面了。情绪却也是从“亢奋”“到消沉”。还好在自己还是会积极的寻找解决办法的,调整之后又回到了正常的状态。下面就总结下自己用过的方法:
一、听音乐。以前总是听类似《Stronger》这样摇滚范的音乐,对我来说是效果一般,只是在听音乐时有宣泄感,不听的时候又恢复低沉的状态。现在我会搜一些瑜伽音乐听,自己的感觉是舒展,从心底往外的舒服,情绪也能很快平复。
二、读书。主要是励志类书籍,我喜欢读作者一路成长的故事,这样的书中多会记录作者看问题的方式,学习的方法......内容很实用,纯干货很多,读者拿来就可以用。比如星姐,赵星,公众号是“一直特立独行的猫”,她出的书我都买来读,非常喜欢,书中记述了她自己的经历,讲述着自己怎样从一个二本学校的学生成长为专职作家。她遇到的问题,我们基本上都面对过,甚至是正在面对的问题,这样我们很快就会找到解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那么由问题引起的情绪也就会随之消失了。
三、发呆。这是同事告诉的办法。以前一直信奉:切换不同的学习内容即是对大脑的休息。所以经常把每天的时间安排的很满,尤其喜欢见缝插针,比如等公交的时候背单词,坐车的时候读英语短文......做不到时还会强迫自己坚持,结果是一段时间后,把自己搞的疲惫不堪,情绪低沉,当然更无效率可言。听从同事的建议后,我把零碎时间安排给了“发呆”,坐车时盯着窗外发呆,走路时也会放慢脚步欣赏下周边的景色.....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平时积存的小情绪、小抑郁都随着发呆的时间流逝了,做到了“小事化了”,把低沉消灭在萌芽阶段,可谓效果很好。
四、梳理情绪。这个办法类似于心理上的情绪分层,就是回想下自己出现低沉前,自己情绪的变化的过程以及导致这些情绪出现的事件,事情一件件捋出来之后,拧巴在一起的情绪也就会疏导开了。
五、敲字。遗憾的是刚过去的这五十多天我竟然没想起这个办法,忙的脑子都不够用了。其实开头第一段,我便是边敲字边梳理情绪,很快纠结在一起的情绪一下子就梳理开了。出现情绪低沉就是自己想要的太多了,这样想做那也想做,各种事务交叉在一起如飞盘般飞速旋转,最后导致自己无法控制,焦虑也就产生了,之后又引出了自我怀疑。想明白这个过程,情绪一下子就消失啦!
以上五点便是自己平时使用的疏导情绪的方法,希望对读到此文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