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煊妈妈亲子日记第1003天

2020年1月28日  星期二  正月初四

熠煊妈妈亲子日记第1003天

今天我们回楼上了,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所以学校不能准时上课了,煊爸要回去做一些直播课件。能满足孩子在家里学习。我们就跟着一起回来了。公婆也不愿意让我们走,在家多好呀。走的时候公婆让我拿这拿那,车上都塞满了,生怕我们没地方买东西,吃不饱饭。路上人烟稀少,到家给公婆打个电话报平安。

回来各种洗刷刷,然后就是吃饭睡觉看电视……煊爸去忙,我和儿子在家看起来电视。觉得小家也挺温馨的!暖意浓浓中,煊爸回来了,儿子磕着瓜子。地上很多瓜子皮,正在嗑瓜子呢。煊爸看到桌子上的喝过的奶粉杯子没洗,再看地上的瓜子皮。火冒三丈说了一通,儿子刚拿起杯子去洗。煊爸又说瓜子皮扫了你看看脏的!儿子辩解说:我还没吃完呢?想吃完了一起扫。煊爸这一通的说教,我看着都想着急,但是我的开口只会火上浇油,所以选择止语。儿子很委屈,我很心疼!儿子也没说什么含泪扫了地,我俩也没他继续看电影的心情了,关了电视我们回了卧室。在这之前因为儿子大便没有冲干净厕所,已经被批了一顿了。今天这三件小事儿搞在一起,让他爸爸发火了。但是我想说你就不能好好说嘛?儿子确实没有了及时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但是脾气和暴力只代表你的无能。儿子很无助,就这样过去了。没一会儿煊爸就做了可口的饭菜,他像没事儿人一样喊我们吃饭。晚上煊爸出去忙了。我和儿子在家摔跤玩游戏。因为不小心把他推下床磕疼了,哭了。也因为这个我们说了很多。聊了很多,又说到了今天爸爸说他的事儿。儿子觉得特别特别的委屈,哭了起来。他说:爸爸也有过这样,厕所没冲干净,瓜子也会掉在地上。有时候袜子还扔在地上呢!他光说我,他凭什么就不以身作则呢!我说:我也觉得很生气,回来我们就找他算账好好说道说道。你有话就大胆说出来。别害怕。儿子说:我根本不敢说,我说了他也有理由。就算你说了,他也会说是我说的,还是会说我的!我就是觉得很委屈!

我说:爸爸的方式真的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如果真的爸爸什么也不管你了,你觉得凭借我自己能把你教育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吗?如果可以,那就不让爸爸管你了,我自己管。

儿子摇头说不行。我说那咱们以后发展爸爸哪里做的不对不好我们就勇敢的指出来。不要害怕,天子犯法与民同罪呢。他也是一样的啊。所以不要害怕。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你能成为优秀的好孩子。而且有些事你如果能及时的去做好,不给他机会就好了。比如起床马上把被子叠好,如果你写完作业立马把书桌整理干净,上完厕所自己留心看一下冲干净了吗?等等这样的事情,我们就没有机会说你了对吧。他说对!我:妈妈相信你可以做好这些。

儿子说:我就是愿意跟你说这些心里话,其他人我都不会说的,谁都不说。因为我相信你。给你说了我的心里就舒服了。

忍不住再去抱抱儿子:谢谢我的宝贝相信妈妈,愿意跟妈妈说心里话。我们我永远都是好朋友。

儿子拿出来以前的日记自己翻看起来:你看我每天都日记都是我太开心了,我好开心呀。写的还那么烂。

我:你现在写的越来越好了呀,如果你一直坚持写那该多好呀。再重新开始?每天就记录一个开心的事儿。

儿子:不,丢了东西就捡不回来了。

我:不是的,是你不想而已。我们的经典不是中间断了又重新开始了吗?

儿子说:嗯不想。

妈妈不勉强你,我可以等你,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人类文明传承到今天,农业不会退回到刀耕火种,军事不会退回到弓箭斧头,医学不会退回到巫神法事,只有家庭教育动辄退回到野蛮粗暴。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以为孩子们整天被蜜糖腌制着,实际上我国儿童教育中家庭暴力现象非常严重。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两位教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2/3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而体罚形式中父母动手打人的占到88%。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一个人的真性情。许多人,他们在单位、在朋友中表现得谦和并富于教养,唯独在他们最亲爱的孩子面前,不自觉地流露出粗野。

打骂是教育中最坏的办法,我从不相信那些声称“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人真的有这样一种信念上的诚实。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其实完全没有任何“教育”要素,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

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家长当然都不是圣人,会经常因孩子的问题有情绪起伏。但我们一定不能任性,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高兴时把孩子宠上天,不高兴就打骂孩子。家长要确立一个信念:不管孩子多大,在任何时候,因为任何原因,都不打骂孩子。要记住,凡通过打骂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态度友好的教育也可以完成。

我们可以从书中以及我们周围的人群中看到,优秀孩子的家长,他们一般都很民主,遇到事情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探讨解决,非常讲究方式方法——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也只是就是论事,决不牵扯其它,当然更不可能打骂。他们取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孩子似乎分外懂事,根本就不需要他们操心费力。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通过打骂来促成孩子学业进步,结果只能让孩子对学业产生厌恶;用打骂来让孩子听话,孩子只会变得更加逆反固执;用打骂让孩子做个好人,孩子只会在责难下心理扭曲变态。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前苏联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生活制度一开始就得到合理发展,处罚就不再需要了。在良好的家庭里,永远不会有处罚的情形,这就是最正确的家庭教育的道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