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每个人的味蕾是妈妈培养的,若传闻不假,我有这张“明辨是非”的嘴还真要好好感谢妈妈的独一无二的手艺。
妈妈会做很多美食,但最受我青睐的还属地菜饺子。地菜是我们家乡的叫法,它的本名应该是荠菜。地菜是一味山珍,听说北京人特别好这口。 每年秋冬时节荒田里土坡上一团团一片片的地菜如锦缎般妆点着这片等待回春的大地,像落魄少妇最后的珠宝。幼年的我不止一次拎着竹篮和小铲子踉踉跄跄地跟在母亲身后在悠悠春风里收获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地菜的香味是无法拒绝的。它不像香菜一样,香菜的味道对于喜欢的人来说,嗅之若宝,可对于讨厌的人来说,它的味道堪比臭虫,而地菜不一样,地菜的香味并不浓郁,但却如大自然的春风和阳光一般让人无法抗拒。
挖回家的地菜要仔细的洗净,洗好的地菜香葱和大块肥瘦相间的猪肉在砧板剁碎不需过分的调味在一个大盆里拌匀,拌好的饺馅儿在灯下油润油润的,煞是好看。在故乡我最喜欢听的就是剁饺馅儿的声音,咚咚!咚咚!从厨房中传来,这便是来自于不善言辞的母亲的无言的爱和温暖。
把饺馅子大勺大勺的挖到饺皮中央,一圈一圈的为每个饺子叠起精致的花边。包饺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工作,孩子总猴急地抢过一张饺皮包着属于自己的饺子。妈妈皱着眉却也不阻止孩子们的开心游戏,还会不恼怒的批评孩子们歪歪扭扭的作品,一家人其乐融融。
当大锅里咕噜咕噜的泛着水花,一揭开锅盖白雾会顺着灯光往上爬,把小小的厨房弄得雾蒙蒙的。扑通扑通,妈妈把饺子丢到大锅里盖上锅盖。等到每个饺子开着白色的小艇绕着圆圆的大锅游完十八圈他们就会熟了,幼年的我总会有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在等待中,这间雾气萦绕的小屋里时间总会淌的很慢。
熟了的饺子总会肚皮儿敞着浮在水面上等着人们捞他们,妈妈将他们捞到一只只白瓷碗青花盘子里,盘子里的饺子个个儿冒着白汽儿,咬一口还未看清饺子里一团绿油油的馅儿就囫囵吞枣的嚼两下便吞了,一团带着香气的温暖从嗓子尖儿顺喉滑下滑到胃里,像团黑夜里绽放的烟火,冰冷的胃被温暖和满足点燃。我总会等到将锅里捞尽才肯放下碗筷。
妈妈的手艺自从我来到人间便陪伴着我,小时候的我总觉得妈妈很少会像别人的妈妈那般温柔,对孩子的爱总能很容易表达出来,后来我才发觉妈妈的温柔从来都未缺失,大案板上的饺子一直都是整整齐齐的,每个饺子的花边一下也没多捏一下也没少捏,饺皮里的肉馅从来都是剁的碎碎的。无论山林在寒冷的夜里怎么呼啸,手上的这碗热腾腾的饺子总让我觉得冥冥中的陪伴让我不害怕黑暗。长大的我无论漂泊到天涯海角,那碗热腾腾的饺子总会牵挂着我。即使在外的我一无所有,归乡后总有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递到我手里。
自古时光不留人,这份悲伤我无法避免。但这碗饺子,这份牵挂,千家万户,自古至今,谁也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