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会清晰地感受到「钱能够拓宽选择权」的这个现实。然而,很多人超级喜欢热议「怎么花钱」这个话题,而不太愿意聊「怎么赚钱」这个话题,为什么?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赚钱太费劲,花钱多爽啊,不用费劲,想想就行。于是,很多人就把自己有限的收入,放在怎么花钱上,而不太愿意研究怎么赚钱。花销多,进账少,赚钱的能力跟不上膨胀的欲望,这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真实来源。
所以,只有研究「怎么赚钱」,才是让自己变得有钱的思维方式。对普通打工族来说,这些人的收入,不由年龄、职级、学历决定,而是由愿意「最低价格提供同样服务的人」决定。
如果你能看清这一点,你就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你要持续不断地找到「高价值的领域」,让自己变得「值钱」,让自己在某个社会问题上无可替代,这时的你就有「定价权」。
当然,光看清这点还远远不够,现实世界往往比我们脑海中的想象更加「复杂而深刻」。比如,在个人发展上,35岁危机,实际上是从30岁就开始了。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可以用熬大夜、掉头发的方式来赚钱,30岁以后,体力会明显下降,所以要尽快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寻找第二曲线的过程,至少需要三年,所以要提前做准备。
不仅如此,你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面临行业的问题。一个行业不行了,它就是不行了,不要侥幸、不要等,千万不要以为有一天还能回来,我是见过太多人等到山穷水尽了,才忙着投简历。
面对这种情况,要尽快寻找新出路。具体怎么做呢?要梳理自己的技能和优势,「带着优势切趋势」迁到一个新兴行业去。如果你30岁左右,要培养自己跨周期的技能,在「专业、管理、社交」中选一条路。
当你到了40岁的时候,就要寻找自己的「职业新坐标」,搭建一个「主业、副业、理财」的职业体系,过好接下来的15年。而这些,都是生涯规划的常见问题,跟每个人的「钱包」都息息相关。
实话说,上面这些路,每条都不好走。但也正是因为不好走,才会把你的优秀跟其他人的平庸区分开来。如果万事万物都能唾手可得,壁垒也就不存在了,这对优秀的你来说,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如果你现在正在经历低谷期,这恰巧说明你的优秀。因为这个低谷期的大坑,正是因为坑的容量足够大,才能有地方安放想要成为参天大树的你啊。
你看,方法有了,坑也准备好了,剩下的,就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