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这个话题是因为看到很多大一的学生在做事情的时候,和以前的自己很像,迷茫,拘谨,总是容易犯错。时常感触很深,所以想大概谈谈我的经历。
刚上大学那会,啥也不懂,只是听到学长学姐说要多去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生活动等。然后就开始去做各种事情,不管是轻松的还是劳累的,不管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总之那个时候觉得凡事都应该锻炼一下。当然,以这样的心态去做事的话,难免会做一些脏活累活。因此周围很多人都不齿。但那时自知自己能力不足,所以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罢了。但是时间久了也会时常怀疑自己这样是否是在浪费时间。因为短期来看,确实没有任何成效。但是我想说的是,大学真的需要多去尝试一些没有做过的事情,哪怕它再小。以后都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我大一加入了新闻部,当时知道自己面试成功后心理很是兴奋。后来才发现这个部门根本没有几个人报名参加,报了名的基本上都面试上了。在里面主要工作就是写新闻稿,拍各种会议照片。确实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直到前几天去面试一个交流活动,在面试中有才艺的同学很受欢迎。而对于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文艺才能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亮点。但是当面试官看着我的简历时,突然问我是否会拍照,然后啪啦啪啦大概讲了一下自己大一在新闻部的经历。当然最后是被录取了。我想大概就是因为我会拍照这个点吧。当时真的是又讶异,又很感动。想着自己那时干的苦活累活,终于有所回报了。
我大学做过很多志愿者,大家都知道,没有任何报酬的工作。但是我当时真的是抱着一颗奉献社会的心思去的。但是做多了确实觉得很乏味。后来发现有个很有意思的志愿活动。但是因为有趣所以参加的人也多,自然就需要经历面试等系列筛选环节了。我后来发现只要是志愿活动,对我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而这些都基于我大学做过太多类似的活动的缘故。
其实讲了这么多,我是强烈建议大家多去经历一些事情的。一是让你有相关方面的经历,对于以后做类似工作有帮助。二是它能让你适应新环境的周期变得很短。我是个很慢热的人,而且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真的是极弱。我和我大学室友相处了整整一个多学期,我才真正放开自己和她们正常相处。但是通过在大学不断去做各种事情去锻炼自己之后,当我大三去实习的时候,发现我只会在头一天的时候有点拘束,很快就能和大家融洽相处。
所以我作为一个内向且慢热的人,真的建议大家如果条件允许,就尽量去多做点事,一定会有用的。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这就像哲学中学的量变与质变的原理,不去积累怎么可能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