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曾讲过一个故事。她和丈夫看到别人家里养狗,狗狗十分可爱,也想有一只自己的狗狗。但他们从来没养过,于是报了一个狗狗培训班。他们期待着培训班教给他们怎么训练狗、怎么改掉狗的坏习惯,可没想到培训班却是训练养狗人的:怎么理解狗狗,怎么像狗狗一样思考,怎么与狗狗互动。
艾丽卡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总是想修整自己的孩子,那势必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一段关系就像两个人跳舞,期望对方改变舞步,要先从自己改变做起。
艾丽卡是芝加哥大学心理/人类发展系博士,在新西兰奥克兰开办了一家私人心理诊所。有许多父母向艾丽卡征询亲子关系的意见:怎么修复与孩子已经恶化的关系,怎么缓和与孩子的权力争夺等等。艾丽卡为此启动了一个研讨班,组织父母们讨论教育子女的优秀做法,这个研讨班就叫做“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艾丽卡认为如果不等待关系恶化再解决问题,而是在早期就开始注重亲子关系、孩子教育,会更有价值。为此,她写了一本书,书名也叫做《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
这本书不是在教父母怎么“改正”孩子的各种问题,而是教父母如何首先成为“优质”父母。如果不从自身做起,就像跳舞时总想改变对方舞步一样,只会吃力不讨好。
书中一共讲了75条优质父母应该具备的素质。父母可以像查字典一样根据需要翻阅,相互关联的条目,艾丽卡也在每一条中列出。其中有三条比较基本的素质,如果父母能养成,相信可以减少很多家里的争吵:不与孩子夺权;关系胜于一切;成长型思维。
不与孩子夺权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没有独立能力、孩子从不好好收拾东西、孩子总是反着来,或许这些都是因为做父母的管太多了! 父母不肯放权,希望把孩子的衣食住行、思想意识各方面都握在手心里,那就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只不过这种反抗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把权力交出来,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不要上美术课,要不要周末下雨了还出去玩,孩子会发展出自己的判断力、自控力。
别以为孩子小就没有自我管理意识。我的小孩从不到2岁起,就开始拒绝我为她开门、扶她上下楼、帮她搬东西。人只有自己独立做事情,才能获得满足感,没有人愿意永远活在别人的帮助下,除非已经习惯于饭来张口的被扭曲的人。
那如果孩子决定做的事情有危险怎么办呢?根据危险程度,来决定父母的干预程度。如果结果可能会摔残,那就必须坚决制止。
如果只是可能淋雨,就告诉他会发生的客观后果,但不要替他做决定,让他自己判断。如果他淋雨后不舒服,他下一次就不会这样做。他不需要你告诉他该不该下雨了还出去。
关系胜于一切
艾丽卡告诉我们,《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讲到的一切,都是基于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的爱的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关系,那书中的原则都沦为了训练孩子的手段。
当我们与孩子有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时,书中的原则就会成为有利的工具,孩子会更愿意配合我们。当关系歪曲时,父母说的一切,根本进入不了孩子内心,你试图按着书中教的去说、去做时,在孩子眼里看来不过是滑稽的表演。
有一件很容易破坏亲子关系的事情,就是对孩子做有罪推定。“你一定是在撒谎!”“你这孩子,从不老实!”“你这次糊弄不了我!”能说出这样话的父母,在之前一定对孩子做了多次有罪推定,孩子为避免父母的攻击而撒谎,又再次遭到父母的“拆穿”和指责,无限循环,亲子沟通逐步恶化。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做的任何尝试,比如改变孩子的习惯和作息,都会降低效果。孩子或许会表面遵从,但实际会按着自己的一套行事。
想和孩子有好的联结关系,父母就不能使用攻击性的言行,否则孩子会更容易有攻击性,而且社会交往能力更差。还记得关系就如同跳舞吗?你改变了舞步,变得更愤怒,那孩子也会跟着改变。
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一词来自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德韦克的著作《终身成长》。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艾丽卡也提到了德韦克,并简介了她的思想。简言之,德韦克认为,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来自于思维模式的不同,思维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反映在亲子教育上,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当孩子考出好成绩时,父母夸:“这孩子真聪明!”,当孩子失败时,父母批评:“这孩子真没出息!”,这就是固定型思维,也即把孩子的智力、能力视为固定不变的,看不到经过努力,孩子会发生变化。贴标签就是一种 典型的固定型思维表现。
反之,如果父母说:“你考好成绩,一定是平时努力的结果。”,或者“你这次只是没计划好,所以失败了,我们可以一起总结一下,看看下次怎么避免。”,就是成长型思维。
持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把孩子的成功、错误甚至品行不端,都看作孩子成长过程的必经或一部分,而不会就此对孩子下定义。他们相信随着时间过去,不断对孩子加以指导和训练,孩子会继续成长,越来越好。
只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与很多把问题矛头指向孩子的论调不同,艾丽卡的书中原则全部针对父母。父母要了解发展心理学,不要把孩子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分心”视为应该谴责的,应具有同理心,希望孩子好好说话前要先自己好好说话……
不要把你的孩子看成需要你修整的小苗。相反,小苗如果哪里没长好,首先检讨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记得关系就像跳舞,父母总是掌握主动权的那一方。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比修复一颗受伤的心,更容易,更值得我们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