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末尾与开始都是和“仪式感”这个词特别挂钩的时刻,随着倒数那一秒的来临,换上新的挂历,于是新的计划和期待也随之而来。
新年开端和一些人探讨了17年的计划,对于做计划这件事,有了几点个人的想法。
做计划是为了什么?
之所以给最初的仪式感打上引号,就是发现的确有些人是为了仪式感而仪式感。我们闺蜜群见面聊17年计划时,就发现一位执行力比较弱的闺蜜,把17年的计划写的特别漂亮。对,就是漂亮这个词。她规划了健身、语言、第二职业、阅读、旅游等近10个门类,一些措辞乍看非常吸引人,可是了解她的我们无情的让她重新去思考再做。因为一个“想要全部却没有骨干”的计划,对于行动力差的人来说,尤其值得警惕。也许你是热情满满的写着这样的规划,但大部分的结局是:在这一年的末尾,因为实现的比例低的可怜,你对自我的评价更低。
针对过去一年的弱项找破解之法
像我分析自己16年就是对任务的进度跟踪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事情虽然也在推进,但总容易因为不够有截止压力因为忙或者因为不够督促自己而进展较慢。因此,我特地在17年制定了“必须量化”这样的原则,对于事情的进展以日、周、月的时间段和数据化的汇报来跟踪,这样就知道走在进度条上哪一段。
寻找目的背后的目的
一直认为:一件事情,如果你找到了充分的内驱力,完成计划绝对是事半功倍的。比如,我从来没有把学习英语写在计划表上过,即使我是一个语言天分很差的人,这么多年英语依旧能保持的比较好。因为学英语不是我的深层目的,学习英语是为了看更多的原文书以及跟其它国家的人沟通,随时获取西方的知识和信息。扩充认知的维度,才是我目的背后的目的。这导致我在啃一大本厚厚的原文书时,特别有幸福感,感觉会英语实在是太棒了。所以,不要只是单纯的把学习英语这四个字写上去,可以去思考,学习英语是为了什么,有没有让自己兴致勃勃的另一层原因。
拥抱未知
计划不是把一年的方方面面全部囊括进去,所以我觉得不需要真的苛刻到从一小时一小时开始规划。之前有一位姑娘给我看她的每日计划表,从凌晨六点开始到晚上睡前,每一小时都做了任务分解。看到满满的内容那一刻,实在感觉有点发指。当我问她是否完成时,她说绝大部分时候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太多意外发生,导致她还因为没执行而焦虑无比。
所以我觉得,计划只是给我们一种系统性的参考,但现实世界的未知是无法预测的,适度留白其实也是留一个空间拥抱可能性。之前在和另一群朋友聊新年计划时,一位姑娘谈到她以前觉得辞职是一件很恐惧的事情,但去年辞职自由了8个月,跑了好多地方,也因此链接到了新的爱情和工作,感觉这种放空特别棒。还有一个姑娘说自己无意间跑了一场马拉松,感觉好赞,于是停不下来的又去泰国和台湾跑马拉松,沿途遇到各种趣事,比如泰国因为国民慢吞吞的性格,马拉松终点是不设截止时间的。现在她计划明年去纽约边旅行边跑。听完她们的故事,真的被那种热情打动,像我这种特别喜欢审慎规划的人,都决定今年一定要有更多的留白!
以上几点就是对于新年计划的一些想法,在我看来,做计划是为了让生活更充实丰富,而不是摆出一个框架自我限制。所以,不过于野心勃勃、有可执行度但又不刻板,是我在做计划时特别注意的几个点,希望对大家也有帮助。新的一年,愿我们既是热情洋溢的梦想家,又是脚踏实地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