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一首谜语诗,为什么叫它谜语诗呢?一起来听听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看看这首诗你能想到什么自然事物呢?
也许有人已经知道了,就是~风
那么,你对风的认识有多少呢?
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是,我们怎么样能感受到它呢?
它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风的威力真大啊!
这就是《风》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象。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峤。他没有李白的浪漫,也没有孟浩然的潇洒,而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写实派的诗人,李峤平生写出了百余首单题诗,即一诗咏一物。这组《李峤百咏》成为古代儿童学习诗词格律的启蒙读物。这首《风》就出自这里。
诵读一遍~《风》
“解落”,“解”字用得好。“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
“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
“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吟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温馨提示:红色的字要吟诵的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