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梵高——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看了《至爱梵高》,结尾处实在忍不住,眼泪一直在框里打转,尤其是梵高的信件,直挺挺地流泪。看寻梦坏游记的时候也没这么哭过啊。其实我根本算不上梵高迷,甚至算不上美术爱好者。只是喜欢那样色彩浓郁的画面。

今天也许会说,没人不爱梵高!谁不喜欢他呢?商人看重他的价值,艺术家渴望他的艺术,文青们喜欢他的传奇。谁不爱他的天才画作和他自杀封神的故事呢?

只不过在他生前,是个疯子。人人厌恶的精神病人,卖不出画作、靠弟弟救济勉强度日的落魄艺术家。

人人都津津乐道他为艺术而献身的传奇,但他是怎么死的呢?电影一直在追寻的就是这个问题。到最后给出了一个模弄两可的答案——因为他怕拖累弟弟。至于自杀还是他杀,谁也不清楚。但影片更倾向于虽是他杀,但他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也愿就此离去。

其实我对真实的梵高并无太大的兴趣,即便有诸多事件一再翻案,为我们揭示或许他身上也有太多常人的问题:自私、猥琐、卑贱、躁郁等等。我只是被感动于,在不被人理解的漫长岁月之中,他是怎样偏执狂似的去迷信自身的天赋。

可能,真正的天才都是既敏感又多疑,既强大又脆弱。我们都崇拜天才们的才华,可为什么他们都是如此命途多舛?感常人所不能感,便要忍受常人不能有的孤寂和凄凉。有太多天才熬不过去,最后不是疯了,就是自杀。如尼采、梵高、海子。而我们都愿意去相信这样一个神话,在他们的世界里,死亡或许是一种成全,是他们探索精神世界所欲达到的一个终点。

最感动的是,他们在精神备受命运折磨的时,与之抗争的强大生命力量。司马迁宫刑之后,心心念念,我不能死,我这本书还没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他与命运博弈的果实。至爱梵高里最令我泪流不止的是梵高的书信,在他刚入行之时,他说,我的作品,我创作,就是想告诉这个世界,即使我这样卑微的人,仍然有着生命之绚烂。

这是多么令人唏嘘感慨的一件事。生前为生命而歌,为艺术开路,却死于生活潦倒。然而死后画作传遍世界,多少年后,后人用他的风格来纪念他,讲述他,歌颂他。

也许人类还没有那么健忘和麻木,仍愿为生命意志而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