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没有现代钟表的精确报时,但是,人们知道,
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蒙曼《四时之诗》
一
古时候,农人凭二十四节气安排耕作生产,诗人应二十四节气抒发悲欢离合。
时至今日,节气已经成为日历中你不太会在意的字符,但先人们在这些特别的日子里留下的诗词却依然在历史长空中熠熠生辉。
先后参加过《百家讲坛》、《诗词大会》的蒙曼教授,以四季为序,从五万多首唐诗里细心筛选出代表各个节气的三十二首唐诗,加以解读、品评,写成了这本《四时之诗》。
二十四节气,显示着人们对现世的敏锐感知,是人们对朴实生活的讴歌与赞颂,它把琐碎平凡的日子划分得细密而生动,这本就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做法,而蒙曼为每个节气找到一首与之相宜的诗歌,则更是一件充满着浪漫情怀的事。
二
读《四时之诗》,不需要担心它内容太高大上而读不进去,作者用最通俗的语言,逐词逐句介绍每首诗的含义,轻松引领读者进入唐诗的殿堂,整本书读下来,就像在看现场版的《百家讲坛》。
但是用词通俗不代表知识浅显,作者旁征博引,倾尽所学,揭露历史背景,讲述人物曲折,读者在读诗的同时,还能增长不少见识。
比如,“床前明月光”里的“床”是指睡的床吗?
清明真的是杜牧所写吗?
电视剧《甄嬛传》的片头曲《金缕衣》,其背后有着什么故事?
书里对学界的争议点没有做过多深究,但足以拓充读者的见闻。
三
《四时之诗》的妙处不仅仅在于选了对的诗,而是在于作者徐徐渐进,游刃有余地为读者揭示了唐诗的美感。
书中选取李白的《长干行》作为农历三月三——中国最古老情人节的代表诗。
《长干行》描述了男女从“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的两小无猜,到“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的相思、相守。
赞美爱情的诗那么多,为什么偏选了这首?
蒙曼解释道:“因为它所描述的不是一份激情,而是一份长情”“它是最具中国风的爱情”。
好诗配上好的品评家,读者才会获得情感上的顿悟。
冬至选的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作者先带领读者观赏诗句中黑白绿红的颜色对比,动静结合的韵律对比,接着品评起白居易小酌怡情的闲适。比起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酒,和杜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闷酒,白居易的境界不高,但却悠然自得。
“人生有很多风雪需要面对,我们何妨先温一杯浊酒先挡挡寒气。”
四
有人说读诗应当不求甚解,只在意会,不在言传,以保持古诗的神秘朦胧美。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五柳先生的境界。蒙曼老师将唐诗深度剖析,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美,即领会诗人心境后的意蕴美,使读者内心迸发出强烈共鸣,以后每逢春意盎然,或遇夏夜蝉鸣、秋风送爽、冬雪绕江,我们也能想起三两句堪抒胸意的唐诗,穿越千年时空,与古人先辈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