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脑”情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时候,姥姥家村子里有个王五爷,善做豆腐脑,夏秋之际,掌灯时分,农人们都下了田,他就开始挑着担,敲着手里的梆子走街串巷。

豆腐脑是黄豆制品,是膏体的豆腐,加入精心熬制的汤卤,融合而成的菜品。膏体,细腻爽滑,老汤,则于绵柔中透着敦厚,辛而不辣,香而不腻,是很适口的农家饭,老少皆宜,如果口味重的话,可以多放点辣椒油或烘焙过的辣椒碎。

那时候,不是每家每户都能吃得起豆腐脑,老人年纪大了,或哪家有厌食的小孩子,抑或是家里的劳力那天干了重体力活,才配享有这样的待遇。那时候,姥姥体弱多病,豆腐脑是她的病号饭,姥姥走到哪里我便跟到哪里,自然而然,我每天也就跟着姥姥沾光。

豆腐脑离不了酱料和棉籽油,而这些东西却是当时的奢侈品,因此上,王五爷要串周围的几个村子,才能把木桶里的豆腐脑全部卖完。

后来生活过得好了,从乡村到集镇、再到县城,到处都有制作豆腐脑的作坊和摊位,豆腐脑就成了最经济实惠、快捷方便的家常饭。家乡的豆腐脑,选料考究,做工精细,配料齐全,色香味俱全,因此,四乡八里的百姓官员,都慕名而来。

离家外出的游子商客,对家乡的老豆腐,也始终念念不忘。回得家来,第一件事就是坐在卖豆腐脑的摊位前,享用一碗卤香四溢、滑溜爽口的豆腐脑。如果你能齁得住,就放足够多得辣椒,多喝两碗热气腾腾的汤卤,继而出一身淋漓尽致的透汗,那种滋味,是无法言说的美味和妥帖的感觉。

说起豆腐脑的发展史,它起源于东汉三国时期,兴盛于清朝年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当年乾隆爷下江南路过德州,吃了高唐人做得豆腐脑,即感觉爽滑绵柔、唇齿生香,立刻将做豆腐的师傅招进皇宫,成立了豆腐御厨作坊,因此,高唐豆腐脑,在京城也有了一席之地,也曾入驻在皇城根边,天子脚下。

《故都食物百咏》中曾这样称赞高唐老豆腐:“云肤花貌认参差,已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可见,高唐豆腐脑,早已名噪一时而蜚声在外。

很多年了过去,看过很多地方的山水,吃过许多美味的饭菜,唯独家乡的豆腐脑,总时常在唇齿间回味。也许,是它扎根于泥土,成长于乡土,又茁壮于乡土,它代表的是千里外的游子,对故土难舍难分的思念情节,是一种亲身经历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者简介:静思、笃行、惠泽、善念、感恩,摒弃所有凌乱的心思和繁杂的情绪,做一朵凡花,在人世间寂静地行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初秋某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小卤闲着没事穿个拖鞋,逛到某知名高校门口的小街上,看见一群意气风发的同学们正在说着什...
    老李的故事阅读 12,943评论 0 4
  • 《月亮与六便士》发表后将近一百年,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魅力。Why? 先介绍本书的作者—毛姆。他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一...
    刘媛媛Ivy阅读 1,144评论 2 15
  • 2017年6月1日星期四 今天是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难忘的日子。六一儿童节,孩子的节日,儿子上小学的第一个儿童节...
    李俊超妈妈阅读 250评论 0 4
  • 其实,我们都是走不出围城的蚂蚁,兜兜转转,忘不了旧事,追不上梦想,挣扎在车水马龙的世界,追逐着未来,也迷失着自...
    南兮zz阅读 577评论 0 0
  • 前言 Hexo基于Node.js,由台湾大神tommy351开发,可以实现一个静态网页组成的博客,而且更轻更快,使...
    HuCoco阅读 4,412评论 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