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又如何?

 新近读了葡萄牙诗人、文学评论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的散文集《不安之书》,其中关于现实主义的写照正是我读下去的动力,也许现实主义对于19世纪的肮脏、鄙陋恰是有力的武器,或许要比对社会主义的空想与不断的抨击资本主义更有说服力。佩索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职员,或许该叫他小白领,他的工资仅够维持日常的生活,在日复一日的辗转中,精神已处于极度的流离失所之中。他曾在作品中幻想自己的远大前程,但也立刻回转到关照自己的现实生活。“不安”二字或许一语双关,作者生活状态并不稳定,写作的本意也不是批驳与对立。这正是现实主义作家的优点,像佩索阿一样用种种或真或幻的场景来表现生活以及社会,在后来的文艺评论以及诸多作品中均可见到。我认为相比现实主义的小说,(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实得散文更具有对作者本人境况的极大关怀,读者在阅读时能深切的理解作者的心理,作者对自己的怀疑及寻找,对命运的拷问与无奈都打上了一个真实的标签,你无需考虑时代背景,在阅读中自然会以理性的思维和作者站到一起。

现实主义有错吗?我想它多少带有作者本人的情感,且多是荒凉之感,这种情感非浪漫主义以及理想主义所能描述,作者青睐的是自己敢于描述的笔尖,想要迎合的也是敢于直面现实的读者,当局想要批判,却总能发现现实的影子,浪漫主义太过柔软,理想主义太过简单。它们对历史以及生活的表现只能折射出一定的事实,就像一束光经过折射那样的有失真实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实主义散文虽是笔者头一回接触,但是其中对现实生活加以哲学化、图像化的描述令我感触颇深。作者在叙述中总是基于目前的境况询问自己的内心,他会吐槽自己的上司,也会把自己那种囚居于办公室小空间中的无奈多次提及,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仿佛落到了黑暗的陷阱,在那里咆哮直到失声,但社会并不会怜惜个人,作者的自救便是写作,他称写作是文学与艺术思想结合,是未被现实玷污的领悟,文学会表现出人类倾其所有想要达到的目标,而接近于这目标的努力出自真正的人性。这也与作者笔耕不缀的描述现实的行动高度一致。  

  或许关于一部作品做再多的解读都是一种偏颇,但1000个读者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我认为关于现实主义,以及现实主义对自己的救赎,我会通过进一步的精读,理解的更好一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Effective Java》 复合优先于继承 与方法调用不同的是,继承打破了封装性。 上面的问题都来源于对方法...
    高广超阅读 1,066评论 0 12
  • 换个姿势读书,你有啥好建议? 1.带着问题才能寻找到金矿,边读边问 问题A:我想解决什么问题? 问题B:这本书会带...
    在装翅膀的猪阅读 89评论 0 1
  • Dear Mr. smith It was a pleasure meeting with you [this w...
    Blakedream阅读 16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