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刘邦的汉军与项羽的楚军在垓下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最后刘邦打败项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开始对其部下论功行赏,大封群臣。大将们都已封好,而剩下的小臣开始议论纷纷,争个没完没了。
一次,汉高祖刘邦正在洛阳南宫之中。他从阁道上望见不少将领三一群、两一伙地坐在沙地上,交头结耳,窃窃私语,感到有些奇怪,便问身边的张良:“他们在议论什么呢?”张良故意耸人听闻地答道:“难道陛下还不知道吗?他们是在商议造反啦!汉高祖不解地问道:“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张良说:“陛下以一个布衣平民的身份起家,依靠这些人征战杀伐,夺得天下。如今陛下当上了天子,可是受到封赏的,却都是萧何、曹参等陛下亲近的故交;而受到诛罚的,则都是陛下平素怨恨的仇家。现在军中的有关官吏正在统计战功,天下的土地到底有限,不能封赏所有的人。这伙将领担心陛下不能全部封到,又怕陛下追究他们平素的过失,施以诛罚,所以才聚集到一起商议造反。”刘邦忧心忡忡地说:“怎么办才好呢?”张良道:“陛下平生最恨的,而且群臣皆知的,是哪一个?”刘邦脱口而出道:“那就是雍齿。他与我结下了旧仇,曾几次令我难堪受辱。我想杀掉他,但因为他立了不少战功,所以才不忍心下手。”张良给刘邦出了个主意:“现在陛下马上降旨,先封雍齿,让群臣看看。群臣见到雍齿受到封赏,个个都会产生自信,就没有人想造反了。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摆下酒宴,招待群臣,当场封雍齿为什方侯。同时他又催促丞相、御史加紧评功封赏。群臣赴宴归来后,都非常高兴地说:“陛下连雍齿这样的对头都封以为候,我们这些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在这个故事中,张良所出的计策,就是运用典型的代表,做出让人感到有希望、可信的表现,一举赢得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