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起孩子爱学习的习惯

许多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令人觉得头疼的问题。比如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喜欢玩手机、玩游戏、发呆而不愿意学习的现状。如果家长劝告学生认真学习,学生往往会心生抵触,不愿意完成作业,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而是选择抓紧一切时间沉迷于电视剧、电影或者是手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起孩子们爱学习的习惯,就成为了家长、教师或者说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去做的事情。

培养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消除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心理。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都有厌学情绪,或者说有叛逆心理。许多孩子害怕学习并不是因为讨厌学习本身,而是因为家长和老师给予了学生过大的压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心理,在潜意识里就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而过分的打压是无助于孩子成长成才的。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未成年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自我评价的高低都会受到身边重要他人的影响,比如说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教师等等。许多成年人都可能因为别人的一些批评或者是过激的言论和行为产生过激情绪,何况是还没有成年、生理和心理都还处在发育阶段的未成年人。要消除孩子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家长首先需要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试着去关心孩子所关注的世界,试着去了解孩子内心的心理活动与真实想法,试着去对孩子某些正面的行为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是随意地打压。只有家长成为了孩子的朋友,孩子才会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而不是盲目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盲目认为家长和自己不是一代人。

其次,家长需要用好潜意识的力量。在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罗森塔尔效应。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指的就是,当人们按照某种方式去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人进行规划的时候,这件事情或者这个人往往会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式来表现。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孩子,认可孩子,赞美孩子,而不是盲目地打压孩子。如果孩子自己内心有什么想要实现的梦想,只要是利国利民的梦想,家长要想办法为孩子创造学习的条件,比如购买相应的书籍或者是学习资料,比如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与支持,以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孩子求学期间,最重要的事情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与动力。在人的一生中,成就自己的未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孩子长大后到底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还是危害社会成为社会的毒瘤,这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找到一个终其一生都愿意去努力实现的生活目标。这个生活目标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是一种健康良性的生活习惯或者是兴趣爱好,也可以是这个孩子想要成为的一种职业或者是人。一个健康的利国利民的生活目标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和他在幼年时期定下的最终目标有关。这个目标可大可小,可以是我要写出一本书,也可以是我要写出一首歌,可以是我要画出一幅画,也可以是我要写出一篇论文。甚至可以是我要烤出好吃的面包,这些都可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在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的过程中,培养出好的性情、好的习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拥有积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整日自怨自艾,感慨时光飞逝、世道艰难。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会存在着问题,但是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在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致富的机会。在每一个抱怨的背后都有一个等待着被发掘的需求,在每一种声音的背后,都有一个等待被满足的愿望。而能够满足这些合理的需求、愿望的人们,就能够成为引领时代、改变不良风气的人。

第三,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拥有阅读习惯的家庭,孩子也会拥有阅读的习惯。一个拥有高尚审美与高端情趣的家庭,也会培养出拥有健康生活习惯的孩子。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家长自己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够成就一个更好的孩子。所谓以文化人,正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改变孩子,也成就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