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问题交给神奇的“内关穴”。

内脏问题最难调,什么穴位如此神奇?它就是内关穴。

一、八脉交会穴——内关

内关是心包经络穴,别走三焦经。

心包经经脉:起于心中、下膈、历络三焦。

三焦经经脉:散络心包,下膈,偏属三焦。

由此看来,上、中、下三焦部位,凡是胸腔、腹腔及五脏六腑的间隙,皆为心包与三焦两经所走遍。

因此,内关穴对于内脏问题是十分关键,所以有“一切内症针内关”的说法。

不仅如此,内关还是八脉交会之一,通于阴维脉。

阴维脉发于肾经的筑宾穴,上行入腹,循胁肋,上胸膈,故内关能调胸、胁、腹部疾患。

二、从病候看内关

内关穴属于心包经,而心包经病候是主脉所生病,心包为心之外围,代心受邪,心主血脉,因而,内关能通脉活血以治心痛。

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别走三焦经,而三焦经病候是主气所生病,所以内关穴又能调气开郁,也能调理五脏六腑之气滞血瘀的实证热证。

三、从厥阴主风来看

心包与肝两脏同属厥阴经。

按《素问·六微旨大论》:“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心包代心行令,表达喜乐,心藏神,肝藏魂。

心情舒畅则心包与肝两脏之气机如春风之拂煦,神魂宁静,心平气和;若情志抑郁则心包与肝两脏最易化火生风,风火迫使神魂妄动不宁,可以形成癫、狂、痫症,取内关功能舒肝熄风,宁心安神。

但癫、狂、痫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由于气滞痰凝,痰郁化火,或阴虚火炎,故治宜涤痰、清火、滋阴等法,单独独取内关穴效果有限,需搭配其他穴位。

四、内关穴的艾灸配伍

1、内关配建里

调理胸中苦闷,是由于忧思过度,气郁不舒,脾胃运化不及所致,或伴有胸脘痞满,痰凝食积等症(此刻检查中脘、建里穴,常可出现反应点)。取内关配建里有调气开郁,消积导滞作用。

2、内关配公孙

腹痛,腹痛的病因,牵涉范围很广,不论外感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气滞、血瘀以及积聚、癃闭、虫病等,都可能导致腹痛。

公孙为脾经的络穴,别走胃经,脾之经脉,入腹,属脾,络胃,脾经病候有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公孙穴又通于冲脉,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故取公孙功能健脾和胃,调理胃脘痛、腹胀,理中降逆以治呕、噫、逆气。更有内关调气以开郁,通脉以活血,故凡是上腹痛或下腹痛,皆可应用;但“急腹症”,应在确诊后再行调理。

3、内关配中脘,足三里

调理腹痛,多为肝气郁逆,胃失和降所致之胃脘痛。

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穴,为胃病的反应点,故能治六腑之疾病;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合主逆气而泄。故中脘与足三里并用,功能理中降逆。加内关以舒肝和胃,可调上腹部胃脘痛;虚寒证宜灸中脘、三里以温中散寒。

4、内关配委中

内关的主要功能,调气以开郁、通脉以活血。而太阳为诸阳主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因此,“血之郄”独在足太阳经委中穴,善能行气活血。

委中在五俞穴中为合穴,而合主逆气而泄,与内关相配,功能调气降逆,活血逐瘀以调气滞、血瘀、逆气上冲等实证、热证,如头痛、胸、胁、腹痛、经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需要原文档(因文体限制,部分表格无法呈现)请联系QQ1769090563 本文由中医仲景协会整理收集 《内经选...
    陶墨阅读 34,840评论 0 33
  • 八脉交会穴的研究 先看几个病案 1.杨某,女,22岁。 初诊:1992年11月23日。 经期少腹胀痛半年余,半年来...
    蓝蝶_8263阅读 2,182评论 0 7
  • 《针灸精义》中说:“不知穴之配合,犹如巅马乱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如果配穴恰当,取穴准...
    de7c69bfb64b阅读 8,604评论 0 7
  • 十二募穴 简淡人生 天枢大肠肺中府,小肠关元巨阙心;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胆日月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心包膻中三...
    妙新阅读 12,449评论 0 9
  • 无论面对什么 无论来袭什么 都不要害怕 无常是生活的本色 接纳无常 接受变化 云淡风轻 要始终相信 一切都是最好的...
    昂格伦阅读 2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