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第二章说“有无相生”(或“有,无之相生也”),本章通过三个实例,最后得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巧妙地呼应了第二章提出的“有”和“无”相互的辩证关系:一个碗或者茶杯中间是空的,可正是因为这个空的部分才发挥了其作为碗和茶杯的作用,如果中间都是实的,怎么能起到其本身的作用?车轮因为毂中心空的可转轴才可以移动运输之用,房子也一样。可见,之所以“有”带来实在的便利,是因为“无”在无形中发挥的作用。
【原 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 析】
一般人只注意“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虚”、“无”的作用,老先生这里进一步说明了“有”、“无”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而且“无”的内涵往往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易为常人所察觉而已,老先生这里特意突显了“无”的作用。
这里不由想到杜邦分析,以一个指标为发端,深入分析之后而窥得组织之全貌的分析体系,发端那个指标就是净资产收益率ROE(或称为权益报酬率),通过加入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变量,而分解为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三个指标,这些可统计、可计算(姑且称之为“有”)的指标以及其相关的会计信息,因为其反映着看不见、摸不着的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该组织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战略这些“无”的要素,他们才共同体现了该组织从设立到生产运营全过程的经营绩效,为我们认识和评价这个组织提供了一个系统地视角。
具体的指标就展开,主要说下几个“无”的方面:
一是对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的体现,销售净利率就是产品业务的获利能力,而总资产周转率直观体现了运营效率的高低快慢,权益乘数本身就是资本结构方面的指标直接关乎偿债能力。也基于此,可以得到一系列改进各项指标的路径和措施。
二是对财务政策和经营战略的体现,这里前者主要是资金来源或者资本结构偏好,后者是业务定位,比如是竞争性强的产品业务薄利多销、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业务差异化定价、成本领先产品业务则有更多的组合策略等。
三是说体现组织全生命周期的运营绩效,理解了以上资本结构、产品业务战略,就自然能判断这一点。
所以,为什么说ROE是一个很牛掰的指标,因为这个“有”(ROE及其分解指标),你深入研究后就会发现他其背后的“无”反映了你看不见的该组织的生存状况。
也正因为如此,巴神才说:如果对一家公司只看一个指标那就是ROE(当然这说法有讨巧和下套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