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一句话:“读过许多书,走过许多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问题出在哪里?到底还能不能愉快地学习了?
共计 3016 字|建议阅读时间 6 分钟
1
最近有句话很流行:“读过许多书,走过许多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到底想说什么?
读书指的是透过阅读去学习知识,走路指的是透过实践去学习能力,这是人成长提升的两种主要方式,过不好这一生指的是生活还是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用很多时间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可是——并没有什么卵用,生活还是一团糟。
那么结论只能是:还不如啥都不学。真是满满的负能量啊!
我不信这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是因为没有学会如何愉快又有效地学习。虽然也在阅读,也在经历,可是要么学的太痛苦坚持不下去,要么学习没效率,自己并没有得到提升。
想要学习的又很愉快,又能明显的提升,并实际的改变生活和工作状态,其实是有靠谱的方法的。
不会学习的人有往往两种表现:
① 一直停在舒适区。
② 贸然闯入恐慌区。
舒适区是对自己没有难度的知识和容易处理的事务。
自己在这里会处于舒适状态,因为所做的事情都是自己熟悉的,做起来得心应手,但是学到的东西很少,个人的成长进步非常缓慢。就阅读来说,读的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很容易读进去,但其实对自己帮助不大。
恐慌区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知识和事务。
这个区域自己的心理会处于严重不适应状态,可能导致自己崩溃,放弃学习和继续做事。比如很多想开始学习的朋友,一下子买了很多别人推荐的好书,可是看来看去看不进去,最后只好无奈放弃。
而这两个区域之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中间地带,就是学习区。
学习区的知识和事务对自己来说既具有适当的挑战和难度,但是又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崩溃和放弃。
来自美国人Noel Tichy.
学习区(stretch zone)
恐慌区(stress zone)
舒适区(comfort zone)
美女游泳高手Galaxy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要么读书,要么健身,别再说无聊》,然后她在上面的评论是:“屁,还是无聊。”
我打开看了一下,是某个健身公众号的推广文,放了一大堆肌肉对比照和各激励文字,内容并没有什么营养,看来是对这个标题发的感慨。呃~ 那么你是想说,虽然在读书和健身,还是无聊吗?
我留言:“读错书了。”
Galaxy:“我只看感兴趣的啊,没兴趣的也看不进去。”
我回道:“所以说看错了。”
Galaxy:“为毛线?”
我回复:停留在舒适区,没有成长,所以无聊。
Galaxy:好吧,我还是先去健身房成长吧。
……
一直停留在舒适区表面上很舒适,但是由于没有成长,一段时间以后不但会无聊,而且也由于自己没有新的知识和能力,工作和生活很难改变,还是会让自己处于焦虑状态。
而贸然闯入恐慌区产生的严重心理不适和巨大压力,会让大部分人根本坚持不下去,最后只有放弃。
所以就会产生这种:
看的进去的书很无聊,不无聊的书又看不进去。
舒适区太无聊,恐慌区不愉快,找到学习区才能愉快而又有效地学习。所以靠谱的方法有两个重点:
① 找到走出舒适区的动力和方向。
② 确定自己的学习区,再开始学习。
2
怎样才能找到走出舒适区的动力和方向呢?
所见所闻改变一生,不知不觉荒废一生。
所以最有效的方式是改变朋友圈,结交良师益友。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走出舒适区之前,让自己的朋友圈先走出舒适区,让自己的眼界和见识扩大到自己的舒适区以外。
舒适区之内的朋友圈肯定是自己呆的最多、最舒服的,这个圈子之内自己也容易自我感觉良好,也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圈子,但不是成长和提升的好圈子。
刚认识向艳蓉的时候,发现她是个很上进的女孩子,但毕竟不算太熟。那段时间她经常主动来我的会所喝茶一起交流,一段时间以后,她才告诉我为什么会主动接触不是特别熟悉的新朋友,并且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很好的观念叫“半熟圈”。
我们身边都有一个熟人圈,这个圈子里面大家都很熟悉了,所以能给自己的机会和帮助也都已经给了,能给自己的启发和提升也很有限了。而半熟圈往往是我们知道有这个朋友,但是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和思想我们并不清楚,所以主动接触那些半熟圈的朋友会给我们不一样的启发和机会。
这个观念给我很大的启发,所以也跟很多人讲过。的确是这样,当不知道能帮自己提升的圈子和良师益友在哪里的时候,放下对很多不同行业和人群的成见,主动的去接触自己身边的半熟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我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因为不断结交的良师益友给自己带来的眼界的改变,让自己能不断拥有提升的动力与方向。
就阅读能力来说,我在初中的时候还是很一般,跟大多数初中生一样喜欢看的是武侠小说科幻故事之类的。但是初三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同学,虽然在一起短短一年的同班时间,却对我的一生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个同学叫罗斌,走在人群中绝对是个另类,每天顶着从来不梳理的鸡窝头,戴着高度近视眼镜,但是他把我带进了一个神奇的思维世界。很快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想象一下当时还是读初中的他,课堂上还在学牛顿力学,却每天跟我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讲统一场论,讲光的波粒二象性,讲量子力学…… 课本中读着最初级的通俗文章,他却带我领略古罗马的历史故事,一起看莎士比亚和但丁……
我从早餐钱里面节省出来的钱买下了希腊神话故事、莎士比亚全集、但丁的神曲……然后一点一点看完,这个过程是我阅读的最大成长期。如果不是他跟我讲懂这些,然后我再去阅读,我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这一步。
其实在阅读对自己有难度的内容的时候,有个好办法,就是先在网上搜索很多别人对这本书的书评来看。当然最好是有个比自己强的朋友能给自己科普,然后再看真的会容易很多。
有过这个经历,到了大学的时候我就会去找那些对我来说有难度,但是又不至于完全看不下去的书籍来看。因为每次都看的是刚好有难度,但是又能承受的内容,提升的速度就特别快,当时基本上把能够找得到的西方哲学书籍都啃了一遍,后来再看其他的书,就难度而言基本上都在舒适区以内了。
3
不管是学习新知识还是新的工作技能,能够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找到能让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又不会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的这个地带——自己的学习区,是让自己有效进步的最重要的事情。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学习区呢?
寻找学习区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觉得压力太大稍微退一步,觉得太舒适就往前进一步,逐步找到自己学习最快的状态。学习区并非固定的,随着不断的学习和提升,以前觉得有挑战的内容,会变得得心应手成为自己舒适区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就要继续向外探索新的学习区。这个不断的重复过程 ,就是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大的过程。
我今年开始学英语,这个任务对我来说其实挑战很大,一方面我已经十五年左右没有碰过英语了,另一方面,我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就没有学好过,而且自己年龄已经真的不算小了。不过对我来说我很有信心的就是,我在开始学习英语前掌握了这个寻找学习区的方法,这个就成为了我强大的武器。
我首先选了一个对我来说最舒适的方式,就是干脆从初中英语开始,我开始背初中英语单词,并且在网上找了几本初中水平的小说来看。很快我就发现,这个对我来说太舒适了,必须提高难度。这个时候正好拿到了几篇技术文档,我就开始阅读翻译,没想到难度太高,虽然靠查字典翻译了不少内容,可是自己也觉得压力太大,而且学习进度真的太慢。这样我就退了一步,重新开始从高考水平的单词背诵和阅读,这个难度对我来说刚刚好。每天只需要花一个多小时,就能够轻松完成,又觉得很有收获。这样探索了一段时间,最近一个月开始加速,感觉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速度特别快。
4
和Galaxy是我在学游泳的时候认识的,她游泳技术非常好,我发现她在蛙泳时,腿收回并拢之后会很自然的上下摆动,就像鱼一样融入在水中的。我问她为什么会游的这样如鱼得水,她说:
“不知道,游得熟练了,自然地把蝶泳的动作带进来就会这样。”
我问:“你是怎么学的?”
她说:“就是在网上查教程,然后不断练习啊。最开始也是不会,慢慢就会了。”
学习什么都是一样,需要有寻找自己不会的区域,然后透过练习慢慢把这部分变成熟练的舒适区。
就像朋友圈的鸡汤文很多人不屑,我觉得其实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知道有很多人以前是不阅读的,现在能看鸡汤文,就已经进入他们的学习区了,对他们来说就是成长和提升。
① 找到走出舒适区的动力和方向。
② 确定自己的学习区,再开始学习。
“寻找学习区再学习”——这个方法到对我自己特别有用,所以分享出来,也希望能帮到更多的朋友。
望勇·今城的微信:fionafreeman
望勇·今城的其他文章:
《要么作茧自缚,要么破茧化蝶》: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