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Freedom)喬納森•弗蘭岑(Jonathan Franaen)
耳鳴指的是耳朵持續聽到嘶嘶聲或尖銳聲響,也有人比作聒噪的夏夜蟬聲,這種疾病通常難以治療,專業建議是請病人想辦法製造另一道“音牆”,原理是大腦會更容易接受第二道音牆並立刻視其為“背景音”,然後把兩種聲響一起混入背景,不再專心“聆聽”。但問題在於第二道音牆通常比耳鳴本身更容易把人逼瘋,比如可怕的海浪聲那樣的新世紀音樂(New Age)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們建議你在腦海中建立一道內部音牆,而藥丸就是喬納森•弗蘭岑的《自由》。這本小說網羅了現代美國社會中各種引人注意的事物、趨勢、痴迷和焦慮,交織而成的篇章宛若時空膠囊,足以被送上太空向外星人說明地球文明的一切,因為作者一網打盡、毫無保留的寫作手法,讓小說主角沃爾特和帕蒂•伯格倫德夫婦,以及第三者理查德•卡茨儼然成為所有人性的縮影,但也唯有弗蘭岑的精湛功力,才能擷取真實生活中的種種元素,取其精髓並使其躍然紙上。
帕蒂和沃爾特夫婦在拉姆齊山地區是“最早一批的年輕住戶”,引領這個地區的中產階級化;而雖然小說中直言不諱“伯格倫德夫婦總有些說不上的詭異”,但一開始我們看不出哪裡不對勁——帕蒂總綁著馬尾,看上去自信快活,而沃爾特騎自行車上班,兩人育有喬伊和傑西卡一對兒女,怎麼看都像神仙眷侶。但這完美表象的底下當然暗潮洶湧,假象隨時可能崩解,而一旦裂痕迸現,所有潛藏問題都將蜂擁而出。
這部小說節奏快速,弗蘭岑發揮他獨到的口吻,滔滔不絕,雜糅街頭俚語、諸多品牌和世界大事,並不時有內心獨白,還經常點綴詼諧精準的暗喻,總之絕對是一道擋住唧唧耳鳴的完美音牆,一磚一瓦都堅固緊密,絲毫不留縫隙。此外,弗蘭岑這部萬花筒般的作品確實是精準的藥物,而不只是實驗藥物,因為小說中的角色理查德本身就患有耳鳴,或許是因為被他的朋克樂隊的“惡性”噪音長年侵襲所致。我們很同情理查德,因為他身處這部小說中,所以沒辦法把這本小說當成藥吃下去。但耳鳴就是這樣的一種病,病在內部,雖能暫時緩解,卻沒法真正治癒。
也可參見 環境太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