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理想的父母、孩子、爱人,只可惜,在世间还真不容易找到。父母和孩子是无法挑选的,也就认了。爱人,我们有得选。不幸的是,挑的时候以为他(她)是完美的,可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其实,爱人真的是我们的投射板。他身上一定有你想要的却没有或不敢拥有的特质,当然,也有你最讨厌、最不愿意承认的缺点,在他身上被扩大了展现出来。那么,究竟要怎样去接纳自己所爱之人的不完美呢?
父母的不完美显而易见。天下的确充满了“不是”的父母。在这一点上,我们真的要学会“承担责任”才能过得了关。这个责任就是:想象父母是你自己挑选的。这个想象,无论真假,它会带给你力量。为什么我要选这样的父母?他们带给我的人生挑战和课题是什么?这样想,不但赋予你力量,更让你能够接纳父母的不完美。
在我自己操练的过程中,我觉得最困难的就是把头脑知道的,变成心里完全接受的,去身体力行的实践。我后来学会的方法就是,我心里知道,我要做到“承担责任”,不要父母为过去他们怎样对待我、给了我什么样的教育和环境负责,而是自己承认,这是我的选择。然后在每一次看到自己又在责怪父母,又在埋怨他们的时候,提醒自己。这是一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工作,因为,每当你看到自己又想成为受害者,即使情绪一时出不来,只要你心里清楚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就可以逐渐朝向为自己负责的方向走去。
这是一个长大成人的必要的发展过程。如果不想生活在父母为你带来的阴影下面,这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当你这么做,而且逐渐成功以后,你会发现你和父母的关系一定有所改善,而你的内在力量必然无比强大,你所处的外在世界也境由心转的改变了。
至于如何接纳自己的儿女?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期望值的问题。我们很多人,把儿女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不自觉地把自己过去未能成就的愿望,以及未来的希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我今天在这里这样说,你读到了,也许同意或不同意,但可能还是没有能力回观到自己是多么自私地在利用儿女来满足自己的空虚、恐惧和虚荣。也许有一天,在对儿女感到极度失望,或是爆发了严重的亲子冲突,让你愿意来审视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你才有能力,也有意愿去看见:原来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透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去完成他自己的人生使命和课题,不见得完全与你有关的。
当你在儿女身上能有这样的看见,而真正愿意放手的时候,这又是一个成长。你不再把重心、期望、愿景都放在儿女身上,让他们感受负担重重或窒息难挨。你成为一个独立、圆融的自己,也成为儿女最好的亲人和伙伴。这个时候,你再看看你的孩子,你会发现他们是如此完美无缺,正是他们该是的样子,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
而面对我们的爱人,这是最困难的。因为,你在爱人身上看到的不完美,其实全都是自己身上的,这叫人情何以堪啊。有时我和爱人吵架,我发现我说出去骂他的每一句话,都是我需要说给自己听的。第一次发现的时候,自己觉得非常难堪,甚至想要否认、压抑这种感觉。后来,我真的把它写下来,勇敢地念给自己听,这才不得不承认,是的,我看他不顺眼的地方,都是我看自己不顺眼的地方。他需要修正的,也是我需要修正的地方。这是骗不了人的。
而且,我自己深切体会到,我们和父母之间未完成的课题,永远都会在爱人身上重复显露,好让我们有机会去面对和疗愈。比方说,有一个朋友,她谈对象,总是不喜欢对方对她太好,反倒是那些很有个性,对她爱理不理的男人最能够吸引她。后来她才知道,原来她在心目中寻找父亲的原型,不自觉会吸引相同的男人来到她生命中。她父亲冷漠孤僻,从来没有碰过她,更别说软言温语地和她说话了。她习惯了这种亲密关系的模式,不自觉地在生命中重复这样的模式。
想要跳出这样的模式,她真的要去探索她父亲的内心,同时回忆自己父亲表达爱的不同方式。
如果她在内心深处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父亲的爱,也能理解父亲因为身份、性格、时代、教育的限制,而不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爱的时候,就能填补自己内心的那块空洞,不至于一定要找类似行为的男性来做她的伴侣。因为,她是不自觉地想要“改变”那些男人,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来爱她,这是小时候未能成功地“改造”父亲的后遗症。如果能够接受父亲就是一个不会表达爱的男人,但实际上他还是有脆弱的一面,他也需要被爱,这样,她的伤口就能够疗愈,不至于再重蹈覆辙。
而我自己,小时候父亲很爱我,可是因为工作忙碌常常不在家。母亲也很爱我,但是对我百般挑剔和控制。我内心深处不相信他们是爱我的,所以常常一个人孤寂地暗自悲伤。后来碰到现在的爱人,他也是非常爱我,可是我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寻找他不爱我的“证据”,而且,每次都不会失败,一定能找到什么。而这成为我们争执的主要来源——我对他的爱信心不够。这就是源自我对父母的爱信心不够,也造成我偏执地要对方以我想要的方式来对待我,不能接受别种方式。因为,他用的“别种方式”,都会被我诠释为“不爱我”“自私”“眼里没有我”这样的偏执想法。
知道了自己这个毛病以后,到真正的“痊愈”,我觉得需要走很长的路,我也只是还在路上而已。因为我们的“习惯”和“惯性”实在是太厉害了,在生活中的每个层面,二十四小时地在控制、掌管,想要挣脱惯性真的不容易。
然而就像我前面说的,只要自己心里清楚明白,我有一个目标——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人,相信所爱之人已经用最大的力量在爱我们了——这会帮助我们不断向终点靠近。
每一天,只要你持续地关注,你就会离你的终点更近一点。最后的奖赏就是,你终于能成为独立、自主、快乐的女人,那是一种多么自在解脱的感受啊!
延伸阅读: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 张德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