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多笑笑。
——数不清已有多少个人对我说过这句话。
有些是善意的,有些则带着一些明晃晃的要求和干涉,让我不自在。
我从小就不是一个很爱笑的人,总喜欢把酒窝藏在脸颊深处。家里人总说,“小姑娘要多笑笑,别一天到晚板着个脸,跟人家欠了你八百块钱似的。”我知道这是为我好。因为爱笑的人像阳光,照在谁身上都会觉得暖洋洋的。我其实很羡慕那些爱笑的朋友,笑对于她们来说就像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不仅能够释放善意,也让人无形中想要与之亲近。见面的时候展露出一个明媚的笑容,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和力。
而我所缺乏的,好像就是这份亲和力。
于是我开始学着像大家说的那样,多笑笑。在那些最需要微笑的场合,我学着不再“拉下脸来”,学着做一颗“开心果”。但是我学习得不够好,坚持得也不够久。每个应该微笑却忘记微笑的瞬间,都好像有一个声音在耳边提醒我,“又忘记了,要多笑笑。”
高中的时候有个同桌,他原来的同桌是个特别爱笑的人,像个充满能量的小太阳。两个人课间总是说说笑笑,仿佛永远有着聊不完的话题,很是合拍。后来即使由于换座位分开了,也一直保持着长久稳定的联系。直到他的同桌换成了我,座位旁边的温度仿佛都降低了几度。我的日常就是安静地听课,写作业,不爱说话,甚至有些沉默寡言。他当时的后桌也十分活跃,有时一天中他转过身去说话的次数甚至比和我说话的次数还要多。这些我都默默地看在眼里。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我们似乎渐渐熟识了一些,谈笑的次数也增加了一些。但我感觉我们之间总差了些什么,以至于无论是笑点还是话题都有些错位。我以为的玩笑落在他耳朵里有些刺耳,他以为的趣事在我听来也少了些波澜。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我总是很执着于通过勉强自己来获得两个人之间难以建立的同频,希望我也能像他原来的同桌一样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但是我没有成功。
后来有一天聊着聊着天,他突然很认真地跟我说,“你咋老不笑。你看人家都天天乐呵呵的,你也多笑笑。”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特别无力。他只是很正常地输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在那时的我看来,这句话居然带上了些许比较和要求的色彩。不笑的人好像,就是有错的。无论我们的关系看起来多么要好,只要我不是个爱笑的女孩,不符合他对于朋友的惯有印象,我们就永远隔着一道鸿沟。我意识到,其实我一直都没有发自内心地接受这句被大家默认的建议。我甚至把这句话视为一种过度的干涉。我想,我的笑容如果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好心情而生,我不会愿意的。如果我连笑与不笑都需要他人来做主,那还有什么是我可以说了算的呢。我开始很可笑地把不笑当作是对抗他人的武器,把笑等同于对规则的妥协。
我原来总以为笑需要一个原因:既然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我也就无法说服自己时时刻刻保持微笑。但是爱笑的人们恰恰相反,笑是不需要原因的,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即使不会有很大幅度的喜笑颜开,她们的眼神里也总是笑意横生。我必须承认,看着别人的笑脸,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舒展开眉头,感到心情愉悦。但是笑对我而言,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我的嘴角仿佛总被万有引力牵拉着向下,难以带动面部肌肉绽放出一个微笑。
另一方面,我对于笑之后的结果有着一种说不上来的怯懦。一旦微笑过后的世界对我并不是想象中的友好,我总会习惯性地把其中的原因归结到微笑上。仿佛笑是个罪魁祸首,把我的好运气和好心情也连同善意一起释放出去了。这样说好像很没有道理,给笑加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但事实是,每当我取得一些成就,都更习惯于窃喜而非用笑意广而告之,好像只要我不把这份成就感以笑的形式分享出去,它就不会随着笑意的扩散而蒸发。我的笑很脆弱,只需要很小的挫折就可以让笑意冷却。有的时候心里已经乐开怀了但面上仍是不显,希望这样喜悦就可以在心里停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学车的时候,我也经历了一次类似的对话。
当时距离科目二考试只有几天了,我练车的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有越来越差的趋势。倒车入库项目,右边的线压得都快看不见了,左边还留出了半辆车的空档。教练让我不要想太多,放平心态,肯定能过。但我还是对他的话持怀疑态度。
考试当天,我们先到场地上进行模拟练习。每一个项目我都非常害怕做得不到位,眉毛紧锁得能夹死一只苍蝇。做得好的地方我怕考场上失误,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又怕重蹈覆辙。即使有被教练表扬的地方我也不敢笑,心里捏着一把汗,生怕自己得意忘形。教练在车外看我这样感到好笑,说我怎么像看仇人一样地看着他,好像特别恨他的样子。我一下子被逗笑了。教练就说,你看你笑起来多好看,还有酒窝,多笑笑,别搞得那么紧张,又不是什么大事。我点点头,心里还是提着一口气。后来正式考试的时候,我全程屏息凝神,生怕自己看错了一个点位,打慢了一圈方向。最后居然一把满分通过了。出考场签名的时候我都有些难以置信,明明考试前已经预想了一百种挂掉的方法,好几次都已经在等着机器报出“车身压线扣一百分”的语音了,结果机器静悄悄的什么也没说。听到“考试合格”的一刹那我觉得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后来离开考场去找教练集合,他也如释重负。我整个人终于放松下来,可以自如地和教练聊起考试过程中那些回想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瞬间。临走的时候,教练说,这是我这几天来话最多的一次。他还说,让我以后也多笑笑,笑起来多好看。这一回,我没有感受到被要求和被批评的难堪。我真真正正地接受了这个,散发着友好意味的建议。
常常微笑是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之前,因着不爱笑的缘故,我也总是下意识地将人群排斥在外,在自己的视角里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局外人”。我记得不止一个朋友在熟了之后跟我说:“最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你好高冷,都不怎么笑。”这个时候我好像才为相识之初对方找话题的不自在和默默观察我脸色的行为找到了答案。我想,我并不是刻意要与陌生人保持距离,只是尚未做好加入一段新的聊天的准备。为了让自己显得不那么局促,一种自我防御的气场就把他人与自我隔离开来了。而有的时候,恰恰是这样的表情也把微笑扼杀在摇篮里,让本就不善言谈的我在社交场合里更加寸步难行。
说到底,笑是有很多好处的。笑是发自内心的产物,生活中乐于向你传递微笑的人内心必然是善意的,自信大方的,虽然好心情不是每天都有,但她愿意将积极的精神面貌展示给每个看见她的人。这很可贵。
我慢慢地不那么排斥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