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宠妈艺术#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劝孝歌》

我从小学毕业后就离家住校,到如今已有七年,从县里的初中到市里的高中,再到如今帝都的大学,离家越来越远,离妈妈越来越远,说不上是"浪子",然而不可否认,在这一次次的征途中,妈妈就是我心底的定海神针。


妈妈,我爱你

01

初一,我十一岁,妈妈三十六岁。

第一次离家住校。

前几晚,新鲜感难以抑制,由于兴奋,几乎整晚都没能入睡。

直到第四天晚上,随着新鲜感的渐渐消退,离家的孤独浮上心头,妈妈的身影在眼前飘忽不定。那天晚上,我在哭泣中入睡。

第二天,给妈妈打电话,一下子被声音勾起了思念,语不成句,泣不成声,希望她能来看看我。

然而她拒绝了。

是啊,她说的不错。

我应该尝试独立,应该渐渐自立,应该学着成长。而不是一味依赖,一味寻求帮助。

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我逐渐能够自理自立,逐渐学会照顾自己。妈妈没有到学校安慰过我,但她的指导帮助不可或缺。

十一岁,妈妈教我学会了,独立。

02

高一,我十四岁,妈妈三十九岁。

进入一个竞争激烈的新环境。

新学期伊始,该是认识新朋友的好机会。然而,由于对学校"学霸云集,竞争激烈"的固有印象,我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赢在起跑线"上,对于新同学的友好,却只是敷衍回应。

直到一周之后,宿舍的其它舍友已经甚为熟稔;两周之后,学校第一次放假,她们勾肩搭背,我形单影只。妈妈看出了端倪。

那天晚上,我们谈到深夜。

妈妈给我讲她当年的同学,讲她当年的故事,讲一位益友的帮助,讲身处一个和谐环境的好处。

后来,我融入了同学,融入了集体,收获了长久的温暖。

十四岁,妈妈教我学会了,友好。

03

高三,我十七岁,妈妈四十二岁。

高考在即。

班里的气氛愈发紧张,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剑拔弩张,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准备在这最后的冲刺中再快一点。然而心理不够强大的战士,往往陷入恐慌不可自拔。

显然我就是这样的人。

考前50天左右,我的情绪已经濒临崩溃。自己施加的压力,却让自己无所适从。

"你只要对得住自己就可以了。"

不需要多么励志的言辞,不需要多少华丽的宽慰,这一句话,足够。

是啊,只有妈妈是最了解我的。

只要无愧于心,其他又有何妨?

十七岁,妈妈教会了我,坦荡。


如今,我已然进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并在不久前度过了自己的十八岁生日。十八年间,在家的时间不多,妈妈的意义却是无可替代,妈妈的身影正像那"定心神针"。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活动传送门

https://www.jianshu.com/p/c8a793955bd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