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霜降,我被央视新闻公众号上的文章,准确地说是被照片吸引。红透了的柿子挂在光秃秃的枝头,橘子静默在框子里,一切都是静谧的,也是成熟之后的安然。
老干昨日的早安肎读者内容也与霜降有关,题目是《霜降之后》。
昨日霜降,一切古老的诗句都将复活。
空山,寒山,生命的山林开始落叶纷飞,即将再一次放空一切,放下春的梦想,夏的努力,而只剩下一片空寂。
为什么这样的清冷和寂寥里,人类反而写出了最多和最美的诗句?
为什么在美好的残缺里,我们才窥见了生命的真谛?
叶将红,却不是春花,而是生命的凝视和沉思,南郭子綦默然而坐,等待着你和他重启一段关于万物为一的玄谈。
老干说:霜降之后,一切诗句都将复活。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期待。
那么,我的霜降之后,有哪些期待复活的事情呢?
第一,对课堂的感觉,会更好一些。
昨日,对即将来临的公开课,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因为心是乱的,对学情没有一丝把握。我喜欢的或者追寻的灵动的课堂不在了。
我还是有些轻率,并没有真正将一些环节考虑清楚,所以会显得有些慌乱,有些追赶。
不过,还是喜欢一些学生的发言。比如:分子是分母生出来的。这个发现很有意思,其实,还想在后面学习分数单位时,给学生一个认知冲突,埋下一颗种子,是很不错的。
第二,和孩子们的关系,更近一些。
这周每天下午都想着收分享本,可是,每天都忘记了。估计孩子们分享本里的那些话语,已经在开始开小会了,或者想要“集体出走”了。
午餐有约,昨天没有进行。让我欣慰的是班里的景同学,我在前面某天约他共进午餐时,他是直接跑开了,表达不愿意的立场。这之后,还有某一天放学时,我急需一支钢笔去校门口签字,当时他桌上刚好有一支,我对他说:“我用了马上还你。”我以为他回答应,没有等他回应,我就往校门走。结果他急匆匆地来追我,表示不愿意,要拿回他的笔。我当然只好还给他,另外去借了一支。我知道,我和他之间的关系,还没怎么破冰。而周二那天我约他共进午餐,他笑眯眯地,默许了。午餐时,他表现得较为腼腆,和课堂上那个自由放松的人有区别。我表达了我对他的欣赏,说了他三条优点,他听了心里一定乐开了花。我尽量不在这个时间段给孩子们提建议,或者说需要提升的地方。如果那样的话,孩子们定然是不想来和我共进午餐的。
第三,和自己的关系,更亲密一些。
最近,和自己对话的时间比较多。尤其是和自己多元对话的时间比较多,因为一些人,或一些事,和我的思考与行动有较大的差距。这差距,这只能是我自己去缩小。
一直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是管理?是重在“管”,还是重在“理”呢?当一些人很重视“管”的时候,就会有管控,就会有屈服,就会有一板一眼,就会有“吹毛求疵”。好的方面,我学习。但不好的方面,我一定不要被同化。
所有的日常,都是和自己的关系建立。
只有自己更爱自己,这些诗句才会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