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师高能唐诗课》高能片段
岑参在盛唐诗人中极有个性,其人充满奇才奇气。他的诗歌语言奇、景物奇,立意也奇,他以绚丽多姿的语言、急促高亢的音节,描绘了变幻莫测、奇特壮丽的风光,抒发了豪迈、壮伟、激烈的情怀,呈现出奇峭而又恢宏的风貌。
在岑参的边塞诗中,他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歌体式最为独创,艺术个性最为鲜明。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一上来就声势不凡,你们看看从走马川到雪海边,狂风怒号卷起黄沙,莽莽无边的黄沙遮天蔽日,一眼望去天地上下都一片昏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几句又生动又夸张,好像自己就正在风口上。“大如斗”而称“碎石”,极写风势之猛,风力之大,一川“大如斗”的巨石,吹得像“碎石”一样满地“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匈奴”此处泛指西域游牧民族,“草黄”承前面的“九月”,“汉家大将”指封常清,唐代诗人常常以汉代唐。匈奴趁马肥膘壮的时候南下,天气狂风大作沙石乱飞,匈奴南下的烽火又“烟尘飞”,环境那样险恶,军情又这么紧急,此时此刻“汉家大将”登场了。在“风夜吼”的时候出征,将军多么勇敢威武!
由于是“风夜吼”披挂出征,又由于“烟尘飞”军情如火,顾不得“风头如刀面如割”,将士们夜不脱甲半夜行军。“戈相拨”这种兵器的撞击声,我们好像听到了月夜风高行军的声响。疾行军使得战马身上雪汗交加,“五花连钱”指五花马和连钱骢,这是两种十分名贵的马。
诗人通过极端的气候,来展现唐军将士的英姿,笔墨酣畅地表现他们一往无前的战斗豪情。这样威风的“大将”,这样勇武的军队,且不说战场上交锋,敌人一听说就会闻风丧胆。
这首诗艺术上不同凡响的地方,首先,下笔风发泉涌,声情激越豪壮,每三句一节,句句押韵,三句一换韵,而且平仄互换,句式和用韵“势险节短”,体式上前无古人,难怪人们称它为“别自一奇格”。其次,以奇语写奇景,“平沙莽莽黄入天”还只是进入魔幻世界的“玄关”,“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才真正让你感到“险绝怕绝,中夜读之,毛发竖起”,何止“虏骑闻之应胆慑”,我们读来同样胆战心惊。
岑参的奇思奇才奇气,在此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