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一片的广阔天空下总有那么几座亮堂堂的房子,房顶上的8盏日光灯聚合在一起透过干干净净的四面大窗,向周围的黑暗侵袭。总有人会站在两座楼的过渡走廊上,他们或在黑暗里暂时获得一天忙碌后的平静,或观察着房子里的动向−黑暗里的明亮总显得那样的突出,房子里的孩子们的所做所为也就尽收眼底了。
他们走近了,站在教室的后门,先是听听声音。除了写作业的沙沙声,是否还有那小心翼翼的窃窃私语混杂在其中。若是没有,便在心里满意的点点头。从后门走到前门,会经过两扇明亮的大窗,便又是好的角度看看自己晚自习的学生,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不是投入,有没有皱起眉头,眼神锁定,手中的笔有没有在思维的控配下挥舞着,再看看有没有同学脸露笑意,乱七八糟的作业本下藏着小说与杂志。他们知道亮堂堂教室里的孩子们很难在两扇窗的光的反射下看清窗外黑暗下他们的动向,于是他们最喜欢在这里出现,掌握手底下“小崽子们”的一切动向。今天同学们的表现似乎很好,于是他们从后门走到前门,再定一定,“依依不舍”的回到办公室。
这已经是最后一节晚自习了,结束了第一节晚自习的数学特定烧脑时间和第二节的英语繁琐的语法训练,第三节晚自习对于高三x班的我和同桌来说便是一天中最适合开小差的课堂。“p老师来了,快快!”在班主任p向往常一样从后门走到前门的时候,同桌Q的一次不明回头正巧看到老班从窗向教室里观察,她立刻回过头,手中抓住的笔立刻继续着语文古诗文的抄写,脑海中却只有老班p的模糊身影。前前后后的同学立马端起了自己的身子,更加坚定自己“认真学习”的眼神又悄悄的向前窗偷偷瞄去。“走了,走了”我偷偷戳了一下Q,给她递了一张小纸条。这3年同桌生涯已经让我和她的默契程度达到了最高值,从高一的一起因为晚自习偷偷讲话的经常性罚站到高二的眼神交流直到现在,我们发现小纸条的交流才是保险的,就写在草稿纸上,旁边还有三五题数学,物理题目的演算。这样哪怕班主任从你身边走过,也不会注意到你在草稿纸上的天马行空。
我们一直幻想着毕业之后的事情,回想起来可能也是度过艰难高三征程的自我精神支撑罢了,但是虚幻的泡泡总是散发着彩色的光辉,笼罩着楼外的黑暗,和心底对未来未知的期待。今天讨论的问题已经写在小纸条上了“我们的品牌叫什么名字好呢?”
在自己的想象里,我和同桌在大学后开始合作创业,创造自己的品牌,这个品牌到底是做什么的,我们从食品讨论到饰品,有一天我实在是猖狂了,说是要做成像万达一样的一个综合商场,专门提供给学生们,学生们可以在里面学习,吃饭,看电影,一体化,更贴心。就算是在幻想,我也知道没有强大的资金链来支撑这一运作。于是我定个一个小目标,要不先用一个服装品牌赚个500万,Q喜欢古风,我们可以结合日常,分做不同的系列,肯定能大卖!因为我名字缩写有一个W,于是我跟同桌说要不叫QW或者WQ吧,Q觉得不太好,却也想不出更好的名字,只能暂定为二人名字开头大写字母的结合,普通至极却也甜甜蜜蜜。
恰巧在这一天,我们灵光乍现,发现W像极了扭曲的Sin函数,Q在纸上写,“要不叫SinQ,听起来也好听,有一种thank you的感觉。”我非常满意,自己取的名字越看越喜欢,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我在纸上写下“夺(多)好”心中暗自窃喜,真是无意插柳柳成荫,“很fashion,画出来也很好看,很有内涵,好极了!“”我接着写道。
后来SinQ便成为了我们的标志和自豪,我们在纸上勾勒着类似于W的曲线,在最后W的小尾巴后连着画一个大写的Q。于是名字有了,商标也有了,我们对于自主品牌的晚自习探讨也告一段落。但是SinQ好像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在上课开小差的时候画一画它的图案,写作业的时候画一画顺顺笔,Q也会在第二天一大早上学的时候兴冲冲地告诉我自己昨晚回家的时候画了一个特别好看的SinQ,于是我们放下手中的事,拿起一张纸,我看着她,她画给我看。“怎么就画不出昨晚的感觉呢?”我便笑笑,安慰她,“诶呀,巨美!”纸上的圆润曲线总是大同小异,但因为带上了梦想的色彩,熠熠生辉……
这就是SinQ的故事,彼时的我们已经走进了我们梦想中的大学生活,接近了美好的泡泡,脆弱的泡泡却一触即破。我们服装品牌的故事戛然而止,却又不甘心让它这样陨落。正巧我又想创个公众号,又是关于名字的纠结,于是我在微信上给Q发信息,“用SinQ的名字创一个公众号可以么?”毕竟是我们的共同所有物,Q立刻表示了支持,用这样一个公众号将我们的故事写出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sin30°=1/2 sin60°=根号3/2……
那么SinQ呢?
也就是两个女孩梦想点燃的瞬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