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大棒的胜利 | 《驱动力》第1章读后笔记

电脑手机都会有操作系统组成,表面有可以触摸感知到的硬件,内部还有框架协议等软件层。

而我们的社会也有操作系统,表面是我们的法律法规、社会习惯、经济等表层,下面则是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指令、协议和假设。

在我们的社会系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一系列对人类行为的假设组成的。

当前我们存在两类驱动模式。

驱动力1.0—生物冲动

很久以前,人类的行为很真实纯粹,那就是生存。

远古人类,为了生存可以在大草原上奔走几十公里狩猎,也会在为了躲避凶猛毒虫野兽群居生活。

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为了吃的更好,住的更好,找到更好的另一半等等,种种行为都对应了那些最原始的生物冲动。

驱动力2.0—寻求奖励,避免惩罚

驱动力1.0其他生物也有,且占据的行为比例更多,而人之所以为人,还有更高层次的驱动力。

我们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系统,有着独特的文化道德观等等,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多。

这时建立在生物冲动上的操作系统出现了局限。

事实上,有时候我们甚至需要对这种原始驱动力加以限制,以避免你偷走了我的午餐,我抢走了你的另一半等。

因此,我们逐步用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匹配的新版本代替了旧版本,这称的上是人类文化工程上一次非凡的壮举。

而这种方式就是驱动力2.0,奖励与惩罚。

其他动物也会对奖励和惩罚做出反应,但只有人类能够疏导这种驱动力,并利用它发明了从合同法到便利店等各种新事物。

驱动力2.0也很简单直接,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驱动世界经济发展起到很大作用。

早期的商业管理学以此为核心原理,影响深远,也被称为萝卜大棒的胜利。

驱动力3.0的三大挑战

但是,有了奖励与惩罚之后,反而会使得一些行为短期内有效,长期来看是有害的。

随着经济体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现代商业越来越复杂,这个系统遇到了一些挑战。

最直接的是下面三方面

1、我们如何配置我们的行为

“以乐为本的内在动机,也就是参与项目时能感受到的创造力是最强大、最常见的动机。”

这种也最容易达到心流的状态。

2、我们如何理解我们的行为

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言语,因为我们做出的是对我们最有利的行为,我们是理性的自我经济利益计算者。

不过他们认为我们过于强调“经济”,对“人类”却过于忽视了。高度理性、工于算计的人并非真的存在,不过是为了方便虚构出来的

驱动力2.0不能满足我们的地方在于,它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像机器人那样的最大利益追求者,但有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会那么理性。

3、我们如何做出我们的行为

名字叫弗雷德里克· 温斯洛· 泰勒的管理大师有一句经典名言

“工作,基本上是简单但不怎么有趣的任务。让人们工作的唯一方法是适当激励、严格监督。”

其实我们的工作可以分为推算型和探索型。

推算型工作是指根据一系列现成的指令,按照某种途径达到某种结果的工作,按部就班有迹可循;

而探索型工作则与之相反,没有现成的规律遵循,你必须试验各种可能性,设计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现代社会推算型工作愈发减少,而且很容易被替代,而探索型工作越来越被看好。

但外部奖励和惩罚对推算型工作很适用,对探索型工作可能具有破坏性。

为何会失效呢?下一章会有深入的探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