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马上就过年了,今年你带了多少钱回家孝敬老人呢?工作咋样?存款咋样?
想来回家过年的年轻人,今年依然免不了被各方人马问感情,问工作,问存款等等的问题。一句话:现在的年轻人啊,太难了。
家里的老人以前几乎都是媒人包办婚姻的,就像我奶奶,按她说的,那时候她成年不久,媒人安排见面,说是见面就是远远的看了一眼,当时连对方什么性格,人品啥的,那是一概不知,家人说同意了,就挑日子结婚了,一直到现在了。
想想当时是多早就结婚了呀,对于他们来说,你25了,还没嫁出去,再过两年就30了,晚啦晚啦。他们看着这种情况,着实心焦啊,人挺好的,怎么就还没结婚生娃呢,以后还能不能嫁出去了,以前25岁的女孩,娃都能跑了。不过除了他们是真的为我们着急外,还有一部分长辈就是想找点茶余饭后的谈资,看看这家的娃跟自家的相比如何如何。说白了,就是一群吃瓜群众,想要一手好瓜。
五六十年代那会,若是村里出了个上过小学,足够说大半辈子了。就按我爷爷,当时好说歹说都是上过小学的,肚子里有几滴墨水,奶奶没上过学,以前的时候,发表点什么意见,就被爷爷说“大”字都不认识,插什么嘴呢?
有点小文化,能够写出几副对联,虽然写出的对联,字数是对称的,但还算是有文化的,至少能在村里混的开了。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上过大学,回到老家,自然就是少不了长辈问工作,毕竟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人可是上了十几年学的,怎么都比他们那个年代混得好的吧?怎么着都万把块一个月吧?对此,我们这些人通常都是回一个礼貌的微笑,千万不能反驳,因为你说你没有,他们不信的。
去年的时候,不知道是村里某某家的老奶奶,在我家门口和我奶奶唠嗑,说着说着就问起我的存款有多少,我说没有。然后对方就说起想当年:想当年啊,我们那个年代,一天就是挑石头去县城卖,还是走了4、5个小时才走到县城的,一天就只卖得5块钱,路上回家还能买5毛钱猪肉,就剩下4块五还能存起来,还算是有钱剩下的,这么少的钱,我们都能存起来盖房子,养孩子。现在的孩子啊,几千块钱的工资呢,怎么就没剩下存款呢?
说实在的,当我看到自己的支付宝账单时,我也相当的好奇,明明就这么点工资,哪来的几万的花费呢?前几天还看到这样的报道,说现在的年轻人几乎都是负债的,实在让人很费解。年轻人究竟做了什么,竟然负债了这么高。
话说回来,常年在外工作,村里的长辈倒是真的很关心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动态的,毕竟一年到头也就过年这几天能问问了,平常的时候,都少回老家,上哪关心我们这些年轻人。能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地方就尽量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吧,但是对于那些真的有心说事的大爷大妈,就尽量侧重就轻避开吧。
最后祝今年大家过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