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刘的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省城,前两天谈了个城里对象,跟老刘打电话一提,被骂了个“狗血喷头,”于是打电话给我,让我开导开导老刘。
弄了个花生米,一盘地三鲜,一盘酱牛肉,外加一瓶酒,我请来了老刘。
几杯酒下肚,没等我提起,老刘就倒出了满肚子苦水。
“光听说城里人嫌弃乡下人,不让儿子娶乡下姑娘,你倒好,反过来看不起城里人了!”我揶揄老刘道。
“这叫什么话!咱老刘从没有看不起任何人!”老刘说道。
“那为什么啊?怕你那一身土腥味熏到城里亲家?”
“亲家一年才见几回呀,呸,什么亲家,被你带沟里啦!”老刘正色道,“说实话,我觉得门不当户不对,怕孩子被人看不起,咱孩子是从土坷垃里爬出去的,人家是城里人,一想到从小当作宝的儿子在人家面前低声下气的,我这心里就不舒服。”
“老刘啊,老刘,你真会杞人忧天!”我不禁大笑,“我问你,过去咱村里动不动打架骂街的现象为什么现在不见了?”
“都想着过自己的日子,谁还有时间去整那些烂事!”
“这不是主要原因,”我劝他道,“主要得益于国家的义务教育普及,现在人的文化思想素质提高了,你想,那城里人比咱更有文化,思想素质更高,你所担心的根本不是问题,孩子离家这么远,天天跟他们在一起,他们就跟白捡了个儿子似的,还能不对他好?”
“就担心这个啊,”老刘一脸郁闷,“总感觉这么多年的儿子替别人养了一样,你说本来一年就回来不了几趟,这家伙在城里安了家更见不着了,我寻思着在家里给他娶个媳妇,即使他再忙,有老婆缠着,总要回老丈人家几次吧?难不成回来后就不来他亲爹家看看?”
“你思想太狭隘了,”我一副痛心疾首,“咱觉得儿子去到城里就出息了,你知道人家城里人是怎么整的?”
“怎么整的?”老刘很疑惑。
“都是往国外送!”我忽悠道,“那可是几年都不一定见得着,但是只要是对孩子好,他们都认了,你就那么想拖儿子后退吗?”
“哪能呢,”老刘似乎想开了,“我也想孩子好,只是我听人家说,城里人思想跟咱们不一样,他们都不要二胎,你说这万一头胎是个闺女,我老刘家岂不是断了根了?”
“老刘啊,你这就是道听途说了,谁说城里人就不要二胎?还有你这重男轻女的思想真是要不得,都是血脉的延续,有啥差别?就为了你死后有个祭奠吗?那都是空,别的不说,你祖爷爷你知道他叫什么?”
老刘尴尬的挠了挠头。
“别跟孩子较劲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好好的,你是他爹,不好了——当然,不好了,你还是他爹,”我语重心长地说道,“逼急了他,跟你来个独身主义,你就找地方哭去吧,还想着孙子,孙女都没有!”
“算啦,算啦,不管他啦!”老刘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我这就回家给他打电话,让他国庆假期带人家姑娘来家一趟。”
老刘走了,收拾完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合计着,要不要趁着孩子还没毕业在村里给他订门亲事呢?
人呐,到底谁劝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