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华语电影最巅峰的时期,那无疑是8090年代的香港。
承接邵氏电影制片厂的光辉,那个年代的香港走出了太多太多的电影才子。杜琪峰的黑帮电影;吴宇森的动作电影;王家卫的爱情电影;许鞍华的艺术电影;王晶的情色电影和商业片;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成龙李连杰的武术电影;徐克的武侠电影,无论是哪个片种在香港都曾是无比的辉煌。
香港电影也不仅仅影响了香港,在内地韩国日本台湾,甚至整个亚洲都是香港电影的粉丝。
昆汀、塔导、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这些世界名导也常常在公开场合毫不吝啬的讲着香港电影如何影响了自己,昆汀更是香港电影的超级影迷,直言自己几乎把邵氏武侠电影看了个遍。
然而自从21世纪以来香港电影似乎就不断地走下坡,曾经辉煌无比的香港金像奖现如今却连提名名单都难以凑齐,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曾经有着“小好莱坞”称号的香港着实一片黑暗。
不少香港本地人也表示《无间道》之后,香港电影就已经死了,所以这一切的缘由在哪儿呢?
不赚钱是硬伤
香港电影曾经是香港最好赚钱的产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湾电影逐渐没落,台湾本土拍摄的电影寥寥无几,院线放的片子几乎都是香港电影,再加上90年代初香港电影的制作水平确实是亚洲第一,所以香港电影仅凭台湾的市场就可以保证回本,本土的影院每一张卖出的票都是赚钱的。而这也渐渐形成了香港电影的隐患。
既然香港拍的电影稳赚不赔,那我为什么不多拍,本着这样的思想从95年开始香港电影变得越来越量多质低,大量粗制滥造的影片上映而台湾市场不买账。
而当时政策开放的内地虽然是票房重仓,但根据当时的政策一年能够引进内地的香港电影不超过十部,再加上9596年盗版影碟出现在内地和香港的大街小巷。
香港电影就这样不赚钱了。
而电影说到底它是一种商品,没有那个商人愿意做赔本生意,于是大批电影公司倒闭或转行求发展。恶性循环之下,香港电影再无当年辉煌。
香港没有新演员
香港电影的一大灵魂在于演员,辉煌时期的香港曾经挖掘出了太多太多的天王天后,成龙洪金宝为首的七小福,王祖贤张敏在内的四大美女,随便挑一个都是全方位吊打现在内地青年演员的水平。
所以香港这么一个人口不足一千万的弹丸之地是如何挖掘出这么多的明星的?
最直观的一点在于无线艺人培训班和香港小姐的选秀,当年远光深远的邵逸夫察觉了香港电影电视这些娱乐产业的巨大潜力,于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先后举办了无线艺人培训班和香港小姐选秀,为的是给自己手中的邵氏电影培养艺人。
靠着这两样法宝,香港在上个世纪挖掘出了太多太多的明星,像我们现在熟知的周润发,周星驰,刘德华,刘青云全都是无线艺人培训班的学生,无线艺人培训班也因此被称作香港电影的黄埔军校。
而香港小姐的选举也选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儿时的女神,1973年第四的赵雅芝,1979年的第四钟楚红,1983年的亚军张曼玉,1988年的冠军李嘉欣,全部都是港姐出身。
更何况香港星探的选人眼光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厉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才有了我们现如今看到的巨星们。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tvb电视台的粗制滥造和狗血剧情捧不起来了无线艺人培训班的新人们,香港小姐的选秀90年之后被爆各种暗箱操作,大众也开始厌恶了港姐们的拜金行为,香港小姐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一代巨星后继无人,这无疑是香港电影最大也最无奈的笑话了。
黑帮的存在与内地的优势
香港艺人有多恨香港黑帮?从当年刘嘉玲被威胁的事件就能看出来,香港黑帮对香港电影的控制有多强,成龙大叔一句话就表明了许多艺人的心声“黑到令人害怕”。
在香港没有回归以前,黑帮之猖獗看过《古惑仔》的人都能懂,在曾经的香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哪怕想开家小店铺卖卖茶水,都一定要和道上的人有点关系。
曾经香港一年能产出200多部电影,最高的时候一年曾有300多部电影上了院线,艺人们被无限的压缩时间去拍戏,完全没有休息的时候,周润发一年拍11部电影,已经认为自己是香港劳模了,但第二年张曼玉就拍了12部电影,打破周润发纪录,甚至还获得了“张一打”的外号。
其实哪儿有那么多劳模,很多电影的拍摄都是被黑帮逼的,每一个香港艺人无论多么大牌,除非你有张国荣王祖贤那个家族背景,否则被黑帮逼迫拍电影是一定会发生的事儿。
蔡卓妍曾经说过每一个香港女明星都会走到去拍三级片的那一天,你以为是女明星愿意拍吗?都是黑帮逼的。
男艺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刘德华被黑社会拿枪指过头,成龙曾手持两把西瓜刀跟黑社会对峙。李连杰拍《中南海保镖》时演保镖,但片场的他身边却要有三四个保镖,这是多么的荒诞。
但如果反过来想的话,如果没有黑帮的逼迫,8090年代的香港不会拍出那么多的片子,而有些优秀的影片也不会诞生。
香港回归中国后,黑帮势力逐渐消声觅迹,搞起了电话诈骗,而内地电影的拍摄现场要多安全有多安全,钱和待遇也比香港本土要给的多,还能得到几亿百姓的呐喊声与支持声。
所以很多导演演员都选择了来内地发展,用成龙大哥的话来讲“没有比在内地拍电影更舒服的地方了”。
但凡事儿都是把双刃剑,内地的开怀送抱是否成为了压死香港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关于香港电影能聊的东西真的太多太多,它很伟大也很无奈,到了最后只成为了历史。前段时间许鞍华导演的《第一炉香》入围了今年威尼斯电影节,我很期待这部电影,因为它除了演员几乎集结了当今香港电影的全部顶尖团队。看到这群年过半百的人还在为香港电影奋斗,真的感慨万分。
但那又怎样,《第一炉香》拍的再好,香港电影也回不到曾经了。00后出身的我与最美好的香港电影时期擦肩而过,也只能通过网盘去追忆。